立即下载
捐出“办酒钱”,让庆寿境界更上一层楼
2020-11-09 16:50:20 字号:

捐出“办酒钱”,让庆寿境界更上一层楼

耄耋之年,江苏连云港的王树梅作出了一个决定,取消了原本要办的80岁寿宴,将计划用来办酒的钱捐出去。11月7日,从江苏海洋大学了解到,11月4日下午,王树梅奶奶在儿子朱信群的陪同下,来到江苏海洋大学,为10名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两万元的助学金。同时,朱先生决定,今后要持续资助这10名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11月8日 《北京青年报》)

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到八十岁更是相当不容易。从平均年龄来说,80岁已属于高寿,无论是从个人意愿,家庭情感以及传统习俗来说,逢十举办大型寿宴都代表着良好的祝愿,也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和程序。在很多地方,晚辈们为长辈举办的寿宴隆重与否,是评判是否孝顺的重要指标。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很多家庭在为老人们大办寿宴上不遗余力,老人们对此具有很高的要求,晚辈们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不过,对于老人们来说,选择何种方式为自己过生,虽然有着传统的习俗影响,却未必意味着一成不变,是完全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一个人形成了思维定势后,要想作出改变并不容易,更何况每个人都具有“经济人思维”,会在触及到切身利益时给予全面评估和考量,加上个体天性存在的“私欲性”,把用于寿宴的钱捐给贫困学生,由热热闹闹的庆典转变成冷冷清清的助学,作出这样的选择殊其不易。

王树梅老人的决定突破了自我,从办寿宴的利我到捐款助学的利他,形式改变更是内涵上的质量提升。举办寿宴无可厚非,捐款助学则在境界上更进一步,也让庆寿的方式更有特殊意义。从常情来说,大办一次寿宴太过于平庸,简单的热闹之后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记,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年年都如此度过,就成了一种常态性、流程化的形式表达,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不过也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

我们需要在仪式上有变化,以实现在内涵上能够更进一步。王树梅老人把办寿宴的钱用于助学,在此刻她注定心情平静而充满着爱意。没有什么方式,比帮助别人更有意义,也没有什么仪式,比助人为乐更让人振奋。寿宴吃喝之后留不下什么,但捐助别人让他们走出困境,带给他们希望和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德的表达,一种善的释入,也是一种境界的展示。

助人者,自己也会快乐。 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树梅老人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比高兴,也会因为捐助了那些贫困学生而感到骄傲。同时,她又以自己的行为在感召、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用实践去带动更多的善举的推行。

更重要的是,这种善的传递与延续并不止于此,那些受到捐助的学生,他们因为获得了无私的捐助,感受到了社会带来的无限温情,实际上内心已埋下了善的种子,随时都可能会开花结果,用实际行动去反哺和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有了这样的群体认同与彼此传递,社会之善就会如清风飘拂而弥漫四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就会形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个体之善,莫过于此,社会之善,也莫过于此。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