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华学生开设“摸鱼”课,不应视为恶作剧
2021-03-16 23:24:09 字号:

清华学生开设“摸鱼”课,不应视为恶作剧

文/徐义闯

近日,清华大学校内网课平台上出现了一门《摸鱼学导论》的课程,截至目前,已超过1000人选了这门“摸鱼”课。据了解,这门课旨在让同学们得到“摸鱼小技巧”“提升幸福感”并且没有期末考试。原来,开课的“高老师”是清华大一新生,他称“摸鱼”课是个玩笑,想让大家放松。(3月14日 《北京青年报》)

“摸鱼”是一种戏称,即俗称的偷懒、开小差之类的意思。乍一看,清华不愧为国内一流的高校,学生们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的殿堂,在享受优质教育、优美环境之余,还可突发奇想,自由开课过一把教授瘾,连“摸鱼”行为,也能登上学术的最高殿堂,实在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也许有人会问,他们是否过得太过舒适,闲来无聊搞“恶作剧”?正儿八经的学术课题不好好去钻研,竟然堂而皇之地传授起“摸鱼”来,这算不算不务正业,或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再者说,“摸鱼”虽不便示于外人,但“摸鱼”行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不少人还或多或少实践过,这还需要教?有何开设的必要?

实际上,开设“摸鱼”课的同学,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者是搞“无厘头”,他们创立课程的同时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就“课程介绍与说明”的部分,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作业与考核方式等,显然是有备而来,且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至于开设的必要性,显然是十分迫切的,在笔者看来,“摸鱼”课探求的无非是工作与休闲、奋斗与幸福之间的平衡。

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我国“过劳死”的人数达到了60万人,相当于我国每天就有超过1600人因为劳累引发疾病致使离世,在我国30岁到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有95.7%的死因是过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过劳死”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成为当下我们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努力工作、轻松生活,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维护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显然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摸鱼”课的开设,是一个正视个体休闲、放松,追求幸福生活尊严的一个良好开端,努力工作与快乐生活并非是一对矛盾,理应成为并行不悖的一个联合体,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建立在牺牲个体利益、尊严,以至于生命上,努力奋斗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目的、落脚点应该是人的生活幸福。

“摸鱼”课虽然由学生主办,有试探、非正式的属性,但决不可视之为一个“恶作剧”,一个“无厘头”,实质上,无论课程开展的如何,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实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如何在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同时,正视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地改善工作、办公条件,以及生活休闲的关爱,都是提升劳动者个人幸福和尊严,社会和谐绕不过的关键环节。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