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时评之道⑩ | 钟星月:情绪是最好的写作“燃料”
2021-10-02 18:12:36 字号:

时评之道⑩ | 钟星月:情绪是最好的写作“燃料”

【编者按】2021年10月1日,红网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为给广大评论写作者,尤其是参赛的大学生作者提供一些写作经验、启发,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我们邀请了上届“评论之星”选拔赛、2020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论”的获奖者,以及红网“青椒计划”的优胜作者,畅谈“时评之道”,聊聊评论写作的心得体会。“时评之道”系列文章9月23日起陆续推出,我们也欢迎广大作者撰文反馈,分享评论写作的思考、感悟。

微信图片_20210722173157.jpg

“我们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思考新闻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更加了解所处的时代,也在外向延伸的过程中内向探寻,完善自身价值观。”

★本期分享者钟星月,长安大学2018级新闻学学生,获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青椒计划”7月优胜作者。
  ★代表作品:坍塌的不是明星形象,而是你的童话城堡“救命文档”背后,青年力量值得全社会点赞》(点击阅读)

大家好,我是来自长安大学2018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钟星月,非常高兴能在此分享学习新闻评论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想谈一个问题:大学生学习发表新闻评论的意义是什么?新闻评论作为“采写编评”四大业务之一,是考核新闻学子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说,新闻报道是大众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那么,新闻评论则是聚焦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内里。一个新闻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教训?这些需要新闻评论者去探寻、去思考。比如最近刷屏的孟晚舟归国一事,对民营企业、对国家形象意味着什么?又如近日保研话题被讨论得热火朝天,保研能带来什么?生命的价值在何处?曹林老师在他的新闻评论中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很喜欢的一位评论员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冰冷的逻辑温暖世界。新闻评论者言之有理,是高度归纳、有逻辑的表达,但背后折射的是新闻人对世界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怀。用理性思考的结晶来启发大众,温暖世界,倡导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新闻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伦理。正如杜骏飞老师所言:新闻学即人学,人性大于新闻性。

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新闻评论也具有普世的重要意义。评论的核心是观点,观点的来源是思考。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面对不断变动的现实世界,没有人能游出信息的洪流,新闻评论却能让我们不迷失在这洪流之中,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思考的习惯,我们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思考新闻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更加了解所处的时代,也在外向延伸的过程中内向探寻,完善自身价值观。

在新闻评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班在任课教师苏蕾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大赛。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参赛的经历和感悟。我第一篇发表的评论作品《研究生疑因“延毕”自杀留下什么告诫》,聚焦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疑因延毕自杀的事件,讨论了读研和就业的选择问题。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我即将面临考研或就业的选择,看到一个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慎重决定人生道路”的观点几乎成为我下意识的反应。后来就有很多人留言质疑,为何不讨论毕业机制、导师制度等外向维度的问题。面对“有点可怕的评论区”,苏蕾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点评:时评写作如春秋年岁的更迭,只有呈现每个阶段文字和思想的本色,才能打动人心。另一方面,想到自己通过评论一个逝去生命的故事发表了作品,有些残忍,开心之外也有难过。苏老师说:新闻之所以聚焦于黑暗,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光明。如果自杀、弃婴、强奸、贩毒……没有人关注,那才是最大的悲哀。老师的点评让我走出了心理困境,明确了新闻评论的价值,也让我有勇气直面各类新闻事件,并依着本分说一些力所能及的话。同时,这次实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不能带着一颗玻璃心从事新闻评论,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质疑和想法的碰撞是必然,新闻评论者一定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从容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

带着这样的收获再启航,我内心更坦然,也更笃定。尝试写作了二十来篇评论后,我发现,情绪是最好的写作“燃料”,只要一个新闻事件能够和你产生共鸣,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那就让情绪带着大脑去思考,去往下推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流畅自然,经过一定数量的刻意练习后,就能逐渐摸索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擅长的表达。所以不妨先问问自己,你对什么领域的新闻更感兴趣呢?是财经类、体育类还是民生类?什么样的新闻更能和你的情绪同频共振呢?在实践中,我就发现自己很喜欢偏文艺类的新闻评论,从一系列明星翻车事件思考前台形象的建构问题,到《你好,生活》的热播让我重温生活的意义,这些新闻虽然时效性不强,但给我的启发是持续性的。

所以每个人的新闻评论素材库都有所不同,而抓住触动你的新闻做文章,将会产生更高效的传播效果。河南暴雨时,我正在媒体实习,参与采访了暴雨亲历者,深感这场天灾的危害和早期救援的困难,因此看到“救命文档”的新闻后,我被创始人的智慧和社会责任感深深感动,感受到了中国青年在国家大事中的担当与力量。《“救命文档”背后,青年力量值得全社会点赞》几乎是我眼含热泪又一气呵成的一篇作品。当你真的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自内心的感动,有融入自己生命经验的思考,有那种“不写都不行”的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这样的文字一定赤诚而动人。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掌握基本的新闻评论写作要素后,就可以大胆放开,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和五脏俱全,不预设框架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为完成任务而写,而是将新闻评论作为自己观点输出的一个窗口,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以上就是我与新闻评论的故事,如果你也对写评论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不妨勇敢尝试,写你所思所想。愿每一个爱好新闻评论的青年,都能在评论的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来源:红网

作者:钟星月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