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香(山西大学)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该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列出的主要“罪证”包括:有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呼吁把这本“毒小说”从教材里清除出去。(2月10日 澎湃新闻)
该网友对《水浒传》的全盘否定显然有失偏颇,“毒小说”言过其实,甚至可以说该说法并不成立。该网友仅仅看到了自己所认为的小说的阴暗面,没有深刻思考原因,就对小说大加批判,是对名著的亵渎。其“只看文章不看情节”的观点,笔者也实在不敢苟同。针对该网友的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做出了积极回应,该网友的顾虑与担忧有一定道理,但教研室同时也指明《水浒传》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三大入选原因,进行了“绵里藏针”的反驳。
清华校长赠书《老人与海》被批崇洋媚外,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崇洋媚外”存在认知偏差;引发轩然大波的“毒教材”事件终得解决,我们也应看到大家对教育事业愈发关心,网络舆论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特性的体认,明白自身文化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并自觉承担起文化责任。大众的“文化自觉”目前仍需提升,但大家的种种担忧不容忽视。
该网友关于《水浒传》中存在暴力、价值观不正确的顾虑有一定的合理性,《水浒传》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书中描述的许多画面,在当时可能是常态,放在现在就很难接受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水浒传》本就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者也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作为小说,我们又怎么能去如此苛求?该网友以明清时期《水浒传》被说成“诲淫诲盗”,列为禁书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不知可否想到了明清的八股文、文字狱以及思想禁锢之风有多盛行?
我们必须承认,《水浒传》有着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冲突。但瑕不掩瑜,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选编教材应慎之又慎,老师在教授课程时也应循序渐进,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值得反复品鉴,而不是一味的否定。
《水浒传》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自身有着磅礴的生命力,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有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书中情节跌宕、人物鲜活。对其批判性继承,注入时代精神,正是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孩子不该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被放置在无菌的环境,过分保护反而是一种伤害。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纯粹的美好。让孩子学习《水浒传》,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善与恶的交织下,提升自我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拓宽世界观,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在这个全民拥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庆幸不同声音的出现。真理越辩越明,无须掩饰,无需介怀。我们朝着提升文化自觉的方向奋进,不断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最后做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来源:红网
作者:陈梦香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