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
最近,在编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一篇评论浏览量高,不一定是评论本身有多么出彩,而有可能是这篇评论承担了一块“砖”的功能,抛砖引玉,引来了众多网友发表真知灼见。甚至有的关于评论的评论,比评论文章本身还要更精彩、更丰盈,毕竟,道理越讲越清,真理越辩越明。
在讨论这个现象之前,我们不妨先审视一下当今的网络环境。
起初,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因其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质,一时搅动了人们关于理想、民主、平等的乌托邦式期待。甚至有人扬言,互联网这一“流动空间”将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和平与共享。
但是,在打破原有地理空间所强调的边界后,脱离身份和传统社会的道德束缚,与畅所欲言的自由所相伴偕行的,却是大量非理性言论的涌出,以及情绪的蔓延。并且,由于大数据推送等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许多观点在群体的作用下愈发走向极化,这也引起了大众的警惕与隐忧。
于是,理性的价值被重申,一种提倡人们跳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与世界对话的思想开始流行,这背后其实也承载着人们最初对网络空间的美好期许。而评论作为一种理性的、讲道理的文体,无疑成了一个极佳的载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二字的意义得到了拓展,其承担的不再仅仅是“发声”、引导舆论等基础性作用,还能够由此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广场”,允许各种不同的想法彼此交锋、迸发灵感,滋养出一片追求共识与进步的土壤。而这也正是我们红辣椒评论所一直追求的。
比如近日,全民都在高度关注“胡鑫宇案”,在此案发生以来的三个月里,舆论场上各种猜测、言论层出不穷,而随着胡鑫宇遗体的被发现,种种疑问等待解答。对此,红星评论刊发《失踪106天后胡鑫宇遗体被发现,廓清疑问是对一条生命的尊重》,强调“查清案件的完整真相,拿出更多事实来给家属和社会一个公开透明的交代,是案件善后必须要做的工作”。
红辣椒评论也先后发表了吉林大学刘一昂的《用公开和专业拨开胡鑫宇案迷雾,莫让谣言带偏节奏》、黑龙江大学何逸铭的《真相大白之前,请慎提“学校有问题”》等数篇文章。
刘一昂认为,“谣言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公开和专业永远是追寻真相的利剑”;何逸铭则表示,“恶意推定如同空中楼阁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在罔顾真事实、主持假公道,对逝者既不敬也不恭”。他们均以文章为旗,呼吁人们在关注案件的同时多些理性、少些盲从。
而点开文章的留言区,我们更欣喜于看到更多网友发表对此事的看法。比如,网友“唔呃呃呃”赞同文章观点,表示“舆论不可忽视的同时,群众确实也要给相关部门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我觉得在民主的监督下一定会有个公正的结果的”;网友“第三人称”则从公众心理出发分析舆论成因,指出“正是因为事情的蹊跷,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阴谋论。这个时候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实时跟踪反倒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同学是刚开始写评论,其看待世界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往往比较青涩稚嫩。而这也是文章能够打开进一步讨论空间的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今年春晚的脱口秀节目《给我一分钟》被许多网友直言“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对此,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子梁在其文章《令人直呼尴尬,春晚脱口秀为何不讨好?》中认为,该节目引群嘲的主要原因是“以‘冒犯’著称的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与春晚舞台根本上的不相容”以及“脱口秀演员自身表演不够到位”。
但在留言区中,网友“RX.”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表示“当前本土的脱口秀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委婉的、适应于汉语语言表达的、接受度更高类似于‘话里有话’的内涵表达,其与春晚并非格格不入;其次,脱口秀演员的基本功并不差,年轻演员在春晚大场面难免紧张扛不住大镜头,但他们也是真实的我们,让春晚更亲切”。
可以看到,一篇篇评论文章不仅能够为公众答疑解惑,更能由此打开公众议题讨论的大门,让公众思维汇在一起,引发进一步共同关注、共同思考。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写评论成了一件“危险”的事。尽管发表一篇评论的确要做好接受来自四面八方批评的准备,但这也正是写评论的魅力所在。通过一次挥笔,我们能更近距离地了解公众的想法、舆论的水温,这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昱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