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患上节前恐惧症?生活本是自己拥抱的世界
2024-01-31 19:45:52 字号:

患上节前恐惧症?生活本是自己拥抱的世界

2aeb07cfdf45577a3389b13f5839e84.png

□王鹏辉(湖南师范大学)

据《真实故事计划》文章,第一批回家过年的人,有的已就位一个多月,他们多数是歇工或者待业的年轻人,提前回家整顿,等待春节重新出发。可居家的短暂蛰伏并不能修养身心,亲友突然的关心、父母唠叨抑或催婚的攻守,会让年轻人们随时破防。

既往,节后恐惧症被人普遍关注,人们在春节长假后回归岗位,面对重新恢复的高强度生活节奏,身心难以与工作节奏迅速建立匹配的思维与运作方式,人们出现生理与心理的应激。但近年来,节前的时间段,马上面对的大把放松与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返乡重聚的机会,人们也开始滋生焦虑。笔者认为,节前恐惧症的焦虑恐惧来源于,我行我素的个人生活,暴露于价值观与立场不同的隔代人际的众目睽睽之下,被揭露、谈论、评价和指导。《真实故事计划》呈现了杨思雨、邱盈雪、徐仔等人的真实返乡故事,作为第一批返乡的青年人,他们是歇工和待业的人。而这篇非虚构文章里提及的杨思雨的弟弟,以及这样一类人,作为第二批返乡青年,是社会上罹患节前恐惧症的又一大群体,他们有自己的职业与人生规划,却往往因代际差距带来的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与长辈产生各类规划的分歧。

互联网上,过年被戏谑地称作一场“年终述职”。青年人要在关系疏离的长辈亲友面前汇报自己一年的存款、工作、恋爱与生活,并被评论和比较。在节前,时空的差距松弛了长辈对青年人的约束与监督,青年人的就业、婚恋、生活拥有自我支配的权利。而春节的长假,血缘的重聚让人难以叛逃和拒绝这场关心与问候,青年人又被重新捆绑在了传统的拘束观念之中。而青年人自我的追求,被疏离的关系给予不负责任的否定。青年人的反感,并非在于封闭自己,排拒外界的关心,真实原因在于,面对生活的不堪,青年人无法交付给予自己真正期望与真正关心的亲友,以优秀的成绩单,惶恐自己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子女;无法忍受非真心的不负责任的谈论和比较,也不想被作为谈资,成为亲友口中的反面教材。

互联网的表达场里,对于春节返乡亲友团聚的反感的喧嚣声从来不浅,并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有目共睹,得到网友的普遍认同,激化了社会对于春节前返乡重聚的恐惧与焦虑。

近年来,职场就业形势的变化,给予人们太多的不确定性,杨思雨、邱盈雪、徐仔作为第一批返乡待业青年,承受自我拷问的压力,又被赋予基于血缘延伸的亲友的压力;第二批即将返乡的青年,同样承受着因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婚恋、就业、生活观念上的压力。压力过载使青年人厌烦疲倦,春节的放松氛围也无法冲淡这一场焦虑,于是也有大批青年人选择不回家,萎缩于自己的出租屋内,并认定那就是自己的“家”。

但是,互联网上也发出另一类声音,反思自己长大成年以后,在面对亲友的孩子时,也会开始询问他们的考试成绩和就业情况,其实只是无心之举的找话题。看似恰如其分的关心,其实只是暖场的话术,绝大多数时候不会真正负责别人的人生。

但其实,过年本不该如此,春节为社会提供一次长假,很多人才能在一年当中有一次机会,和亲友来一场线下的团聚,放慢既往高强度的节奏,拥有一场心灵的休憩。

生活是我们自己拥抱的世界,把属于自己的世界放于他者的价值评判体系之下,注定存在或优或劣的评价结果。我们厌弃别人不负责任的否定与评判,但不负责任的关心,我们也没有必要挂念与焦虑。而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我们个人的生活无法比肩父母与长辈的期望,或者我们预想的生活与父母的期许背离时,试着参考他们的意见,但要遵从自己的本心,做一场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权衡,淡化社会喧嚣声激化我们的春节焦虑,冷静客观地认识生活,因为生活本是自己拥抱的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王鹏辉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