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地铁口设置密集警示柱,城市管理不能以“乱”治“乱”
2024-12-31 18:00:26 字号:

地铁口设置密集警示柱,城市管理不能以“乱”治“乱”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耿碧晗 (长安大学)

近日,有网传视频显示,广州地铁五山站B1出口与C出口处的人行道和广场区域,设置了成排的警示柱。有部分人行道路段由于停放的非机动车和警示柱的同时限制,可通行的区域仅剩盲道区域。有网民戏称,密集的警示柱好似“梅花桩”。(12月30日 《南方都市报》)

针对警示柱的设置,有市民认为,地铁口周边的交通确实有所改善,减少了被电动车围堵的情况;也有市民反映,过于密集的警示柱太不美观,影响市容。

不可否认,警示柱的设置,确实可以改善电动车无序排放的问题。然而,这些警示柱摆放方式多样,既有呈直角围绕地铁出口的,也有沿马路横排摆放的,密密麻麻,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不少网友疑惑:一定要用这么高的警示桩吗?每一边非得安装两排警示柱吗?试想一下,如果为了不让电动车在地铁口乱停乱放,所有地铁站出口处都是如此密集的警示柱,一出地铁口,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强烈的“压迫感”。

密警示柱的设置对携带大件行李、推轮椅或婴儿车的人群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增加出行负担。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时段,过多的警示柱可能会使行人行走不便,甚至有可能将推婴儿车的、坐轮椅的人群赶到机动车道上,增加了交通意外的风险。

据五山街道办事处透露,该区域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接近8万辆。电动车轻巧灵活,出行便利,持有量高,已经成为配套地铁“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地铁口作为交通枢纽节点,停放电动车的需求量大,简单设置密集隔离桩,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加重其他公共区域电动车的乱停乱放,顾此失彼。

地铁口被电动车围堵,根本问题在于电动自行车数量过多且缺乏规范停车区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出行需求的增加,电动车的数量仍在不断攀升,而现有的停车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即便设置了警示桩,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仍然难以完全杜绝。

不难看出,如今城市管理的复杂和艰巨,稍有不慎,无论是开车的、骑车的还是步行的,都会感到出行不便,引来大家集体吐槽。一方面,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维护市容环境和公共安全;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特殊人群的出行便利。“以乱治乱”“硬隔离”,无法带来一劳永逸的效果,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方法,仍需开动脑筋。

来源:红网

作者:耿碧晗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