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网“青椒评论”评委说丨曹云雯:评论如何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跨越?
2025-07-22 11:40:24 字号:

红网“青椒评论”评委说丨曹云雯:评论如何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跨越?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红网时刻新闻7月22日讯(记者 吴海刚)经编辑审核推荐与评委点评,红网“青椒评论”2025年6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于今日出炉。其中,湖南工业大学陈得之、云南财经大学毛盈涵、西南大学岳美嘉、南京大学王心林等同学的作品,获评为“青椒评论”6月月度佳作。

本期特别邀请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曹云雯担任评委。曹云雯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5年,今年6月中旬转岗服务学校宣传工作。主要讲授《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人际传播》《现代汉语》和《新闻评论研究与实务》等课程,在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连续多年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内外网评赛、演讲赛等,多件作品获奖。

图片1.png

为给广大学子提供更多指导参考,“青椒评论”围绕新闻评论写作相关话题,对曹云雯副教授进行了一次采访。

红辣椒评论:当前大学生新闻评论写作,普遍面临的主要挑战或需要着力提升的环节是什么?

曹云雯:问题意识,无论是从学理层面还是现实层面,如何从“作文构思”进入“问题的现场”是学习主体和写作主体要着力突破的。

红辣椒评论:您会运用哪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或策略,来引导学生们突破这些瓶颈,真正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跨越?

曹云雯:我比较注重三个训练环节,一是以问题牵引的理论文本精读,二是每周观点的多平台浏览,三是组织好多轮次的评论选题会。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面,我形成了一个“每周三练”的教学方法,要求每一位选课的同学以手写笔记的方式每周至少关注一个议题、推荐一篇评论、撰写一篇短评。我会根据同学完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促进他们的自我观察和自我约束,在专业化的自我训练中不断精进。本科生的指导方面,我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恢复自己的话语、形成自己的概念、发表自己的作品。通过课程,每年都能产生四五十件相关比赛的投稿,我鼓励同学们“崭露头角”,使之敢于公开自己理性的表达,进入真实问题的舆论场。

红辣椒评论:您如何看待生成式AI,如何处理它与评论写作方面的关系?

曹云雯:在论据资源的整理和理论概念的自学方面,生成式AI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前提是教师要能为学生或指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比如,当我提出“如何从舆论引导的角度理解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这个问题时,我鼓励同学们借助生成式AI来思考和学习,大家基本上能与之形成较好的交流并获得很多历史资料、文献资料和代表性案例。但是,在评论选题的分析方面,我则将生成式AI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演示其脱离新闻事实在概念游戏中的“空转”和“故弄玄虚”。

红辣椒评论:什么样的评论,才是一篇好评论?

曹云雯:这也是我在课程中会问同学们的,这个问题永远是开放的,即便是从某个点切入其实也没有唯一性。我和同学们达成的共识是,“好评论”关键是从动机和效果来判断,抱定改良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良善动机而非某种野心并因为把握住了达到效果的时机和方法,这样的评论就是好的。总之,“好作文”自然不是“好评论”。好的评论应是一把好钥匙、一副好眼镜、一个好帮手。

红辣椒评论:您如何评价“青椒评论”,对于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何建议?

曹云雯:既然是“青椒”,就要够辣,不是老辣,而是因赤诚而热辣,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赤子之心”与“格物致知”相契,无关名利,只在立意。“青椒评论”平台未来的发展也要保有赤子之心,做好守望者,在守望中守护,不捧杀、不溢美、不放手、不嘈杂,相信有挫折才有真正的成长,相信美好的事情总是慢慢展开的。

红网“青椒评论”2025年6月简报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