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走访慰问”莫成“走访未问”
2025-01-14 16:25:11 字号:

“走访慰问”莫成“走访未问”

□谭招弟

岁末年初,走访慰问作为一项暖人心扉的传统活动,承载着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关心和关怀,在各地纷纷开展。然而,在一些地方,“走访慰问”沦为个别干部只走过场不走心的“政治秀场”,偏离了党和政府传递关怀、温暖民心的既定“航道”,成了“走访未问”。长此以往,只会寒了民心、失了民信,政策落地没了民意根基,惠民举措偏了靶心。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只图“面上好看”,急于用照片、台账彰显工作成果,把走访慰问当“政绩工程”包装,抱着慰问品匆匆上门,寒暄几句,拍个照就走,对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内心诉求,既不问,也不听,更遑论多了解;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浮躁,不愿俯下身子、耐下性子扎根群众,缺乏共情同理之心,对群众疾苦无感,看似问了几句“最近过得怎么样”,但对群众的回答只是“浮光掠影”地一听,未等群众打开话匣子,便已奔向了下一户,让群众“欲言又止”;有的干部责任心缺失,将走访当作“任务指标”来机械完成,“赶场式”应付,忘了“雪中送炭”的初心,对群众的倾诉“左耳进,右耳出”,表格填得满满当当,真正与群众的交流却空空如也,既未将群众的需求带回家,也未将温暖带到群众家,给冬天平添了寒意。

真正的走访慰问,应在“访”与“问”上下功夫。访要访得深入,将走访慰问视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怀揣真心真情走进家门,坐坐板凳、唠唠家常,细细查看居住环境、饮食起居,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让群众敞开心扉倒苦水、说难事,访到群众心坎上。问要问得真切,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洞察群众的急难愁盼,问出群众心里话。写好走访“后半卷秘籍”,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跟踪解决,按需定制帮扶策略,对因病致贫的联系医疗救助,对就业困难的提供技能培训,对上学困难的提供助学资金,以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尺,让慰问成果落地有声,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谭招弟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