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太空授课能否引发科普热潮

来源:红网 作者:关东客 编辑:易木 2013-06-21 00:03:51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全国8万多所中学、数千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6月20日新华网)
  
  这不一定是最高水平的课堂,但却是最高难度的课堂。神十航天员的首次太空授课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赢得公众的一片喝彩。太空授课的意义不必讳言,展示中国航天人的风采,推进航天研究,促进科学普及等等,我们可以列出很多。但在对太空授课一致叫好之余,我们又难免有几分失落。一是这样精彩的太空授课并非随时能够听到。二是,如此精彩的太空授课究竟能对科普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首次太空授课有内容,有亮点,将太空授课这种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在观看太空授课之余,似乎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为什么缺乏活力?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实际上更多的是一门考试课程,老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鸭子样的吃食,哪里还有新奇和乐趣可言。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实验,面对太空课堂上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触动?为什么我们物理等学科的教学不能做到像太空授课这样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都是类似于太空授课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氛围,我们的学生能没有兴趣,能学不好吗?
  
  太空授课是一次最好的科学普及。但我们不得不说,类似于这样的科学普及现在真的少得可怜。我们天天喊科学,可究竟什么是科学?怎么学科学?很多人往往是一无所知。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但是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与我们的航天成就相比,我们的科学素养实在是可怜得要命。
  
  太空授课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力量和科技水平。但我们关注太空授课,绝不能只是将其作为一堂物理课,更应该将其作为一堂科学普及课。太空授课的精彩,其实掩盖不了全民科学素养偏低的尴尬。所以,我们在为太空授课鼓掌的同时,更应反思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科学普及的现状,让太空授课成为知耻而后勇的起点,而不是盲目沾沾自喜的终点。
  
  文/关东客

来源:红网

作者:关东客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21/30490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