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确也算是一种创新宣传和创新工作。今年两会各省“一把手”上演了“代言潮”,更加证明,这种创新履职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支持,并且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运用。【详细】
沈道远
2019-03-08 12:00
根治“盆景思维”,关键要在“造风景”上出实招,做到标本兼治。既要转变观念,更要完善机制,让“全域美”取代“局部亮”成为发展导向。【详细】
张晗
2025-08-16 12:00
如何让“宽容”守住法律底线,让“惩戒”不失教育温度?这是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亟待解答的命题。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从来不是“宽容”与“惩戒”的单选题,而是如何让二者形成合力。【详细】
郭元鹏
2025-08-13 12:00
我国正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在落实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外,全社会都应当为生育大开“绿灯”,尽可能减轻生育及养育成本,让民众真正“生得起”“养得起”,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形势贡献力量。【详细】
丁家发
2025-08-12 12:00
唯有筑牢监管防线、规范市场行为、凝聚社会共识,才能让政策红利不打折扣地惠及于民,让老百姓在政策温度中真正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不仅是对民生负责,更是对政策公信力的守护。【详细】
郭元鹏
2025-08-11 12:00
当地后续安排了医生上门沟通,但这起事件本身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效率优先”都不能碾压“权利保障”。守护好深夜熟睡的孩子不被惊扰,守护好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被轻易突破,才是公共治理应有的温度与底线。【详细】
郭元鹏
2025-08-10 12:00
刘晓庆此次“查无实据”的经历,宣告了税务机关“法眼如炬、疏而不漏”的监管能力,也警示所有高收入群体,法律红线始终“带电”,诚信纳税方能行稳致远。【详细】
董宏达
2025-08-08 12:00
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既未体谅普通群众的艰辛,也忽视了一代人应肩负的责任,“站着说话不腰疼”,实乃不折不扣的馊主意。【详细】
殷建光
2025-08-07 12:00
职校生实习中的腐败现象或许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它关乎众多职校生的切身利益,实为群众身边不容忽视的“教育腐败”问题。因此,其他地市的相关部门同样可以将“职校生实习”作为教育反腐的“小切口”,深入挖掘教育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让职校生实习回归正道。【详细】
黄齐超
2025-08-06 12:00
万山的实践是一次有价值的探路,但低空经济能否“飞得远”,取决于能否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当无人机不再只是新闻里的“黑科技”,而是像电动车一样融入日常生活,才是低空经济真正的成熟之时。【详细】
王志高
2025-08-05 12:00
通报中“未经科学论证”“执意拍板”“先进场施工后补手续”等表述,赤裸裸暴露出权力任性。规则不过是走个过场,“政绩”才是硬通货。这种将公共财政当作个人创意试验场的做派,与“执政为民”的初心背道而驰,勾勒出一个权力失控的经典样本。【详细】
周荣光
2025-08-05 12:00
真正的政绩不是昙花一现的“灯光秀”,而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牢记,花出去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做出的决策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详细】
王鸣镝
2025-08-04 12:00
服务群众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服务态度也不是“凭着性子”“率性而为”,党员干部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更是整个队伍形象。【详细】
李霖
2025-08-02 12:00
生儿育女表面上看虽是家事,实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国是”。3600元起点金额或许有限,但政策转向却意义非凡,从过去的“单点突破”和“口头号召”,转向了“系统支撑”和“真金白银的担当”。【详细】
杨东
2025-08-02 12:00
莫让“悬放的电话”和“悬空的服务”毁了来之不易的“群众口碑”。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久久为功。【详细】
李霖
2025-08-02 12:00
让任何公民不因不合法的规定致使权益受损,让法律在基层落地生根,这才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所有公民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详细】
舒东旭
2025-08-01 12:00
唯有让“已解决”成为信访回复的唯一标准,不断提升诉求办结率,耐心倾听信访者的反馈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保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诉求,提升群众幸福感。【详细】
张圣
2025-07-30 12:00
仅批评老人“贪小便宜”或家长“不负责任”,过于简单。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何老人不去社区活动中心纳凉?为何家长不选择正规托管机构?【详细】
周荣光
2025-07-29 12:00
谈及城市 “烟火气”,星级酒店外摆带来的活力有其独特性,而街头巷尾的本地小饭馆、流动摊位所承载的平凡气息,同样是城市烟火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张翼
2025-07-27 12:00
一些基层单位的“解决逻辑”:问题不大,拖一拖;舆论关注了,快一步。这种“被动响应”的背后,是制度执行的松弛与责任意识的缺位。【详细】
王志高
2025-07-25 12:00
“屏幕形式主义”整治,省下的不仅是经费,更是政务理念的重塑。为政之道,在群众紧握的双手间、在双脚沾满的泥土里、在矛盾化解的现场中,而不在预设完美的屏幕上。【详细】
高家千
2025-07-25 12:00
对待公务员兼职问题,既不能“一刀切”禁止,也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尊重个人权利和维护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构建起科学规范、透明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面包”与理想兼得,让公务员队伍既保持活力,又守住底线。【详细】
王志高
2025-07-24 12:00
这种现象的背后,实则是政绩观偏差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在作祟,是对形式主义的追捧。部分领导将精美的PPT视为工作成效的体现,在考核时过度关注形式美观,而非工作实质成果。【详细】
黄佳慧
2025-07-24 12:00
拼政绩,拼的是实绩,拼的是爱民之举、是惠民之事,是让百姓过好日子享好福气的民生工程。而不是花里胡哨的PPT和视频,各地为基层减负,就应该对“电子负担”亮剑。【详细】
李瑛
2025-07-24 12:00
亲水经济未来有望在创新驱动和政策扶持下,不断拓展边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详细】
王冰
2025-07-23 12:00
厕所虽小,连着大民生,监督问责必须跟上。对那些建而不用、摆样子走过场的,要像稷山县那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要追究建设者的责任,更要问责管理者的失职。【详细】
王小川
2025-07-22 12:00
食品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建立“发现问题—响应—整改”的动态闭环,只有让责任的“紧箍咒”常念、技术的“防火墙”真防、监督的“第三只眼”睁大,校园餐安全才能真正从文本走进现实。【详细】
高家千
2025-07-22 12:00
红色尖叫被炒至88元一瓶的现象,不仅是一场消费市场的狂欢,更是对市场监管、商家诚信和消费者理性的一次考验。【详细】
赵文绣
2025-07-22 12:00
稷山县新建公厕“建而不用”事件,给各地敲响了警钟。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各地要引以为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详细】
董乔楠
2025-07-22 12:00
希望各地向淮安市学习,精准施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推进基层减负,以权力清单方式划清权力边界,让基层有依据、有底气对“无关摊派”说不。【详细】
李瑛
2025-07-22 12:00
只有监管利剑精准斩断每一个可能失守的环节,“实质管控”成为全国校园厨房不可动摇的底线,一纸国标才能真正化为滋养下一代的生命守护。【详细】
李琛
2025-07-21 12:00
农村公厕“一建了之”,沦为中看不用、只看无用的“绣花枕头”,难免滋生形式主义歪风邪气,败坏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与口碑,也吞噬了群众实在利益福祉。【详细】
段官敬
2025-07-21 12:00
AI可以降低创作门槛,但从未降低法律底线;工具可以无限聪明,但人性的贪婪与敬畏,始终是法治天平上的最终砝码——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疆域里,代码与画笔从不是非此即彼的敌人,而应是共同拓展创作边界的同盟。在算法狂欢中,唯有尊重原创,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技术囚徒”。【详细】
李琛
2025-07-20 12:00
当会议不再作为“重视”的虚饰,而是行动的号角;当“留痕”的执念被“留心”的实干所取代,那便是基层挣脱“文山会海”,真正奔赴为民一线。【详细】
朱波
2025-07-19 12:00
这份“牛郎织女雕塑”事件的再次通报,看似说清楚了问题,但实质上仍然是一次“烂尾”的通报,并没有真正做到像通报中说的“以此为鉴”“举一反三”。【详细】
何勇
2025-07-19 12:00
他们一面暗自将权力用于谋取私利,一面又需在表面营造作风硬朗、积极工作的形象,“作秀”便成了他们的挡箭牌。【详细】
殷建光
2025-07-19 12:00
当每一份餐食都能经得起“和堂食比一比”的检验,当诚信经营比投机取巧更能赢得市场,我们吃到的不仅是热乎饭菜,更是对消费者基本权利的尊重。【详细】
徐彤彤
2025-07-18 12:00
年轻人将在趣味互动中读懂文物背后的文明密码,历史与当下便不再是割裂的时空,而是一条奔涌向前的文化长河。【详细】
2025-06-11 12:00为老头乐戴上“安全帽”,是与时间赛跑的民生必答题。【详细】
2025-06-11 12:00社交关系并非只有一种固定模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适度的“轻社交”同样能带来快乐和满足。【详细】
2025-06-11 12:00理性消费就变得格外重要,在满足精神需求和合理消费之间找到平衡,是年轻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详细】
2025-06-1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