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0后还不老,催婚何太急?

来源:红网 作者:蒋赐玲 编辑:叶鹏 2013-08-04 00:18:37
时刻新闻
—分享—
  大学才刚毕业,工作还没找好,已经参加了6场相亲会。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女生小齐,出生于1990年3月,她已在父母的催促和亲戚的安排下,参加了6场相亲会。父母对她的要求是,嫁得好不如嫁得早,早点找总能相中合适的,找晚了,只剩下差的了。而小齐也表示,她理解父母的苦心,23岁已经到了晚婚年龄,早点嫁人先安家再立业也好。(8月3日荆楚网)
  
  调查显示,诸多像小齐这样的女大学生,多数人还没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晚婚”,还有不少女生甚至表示,自己还没谈恋爱呢,连男朋友都没有,怎么结婚。
  
  然而,针对父母不断为单身的子女安排相亲,甚至催婚的现象。笔者认为,谈恋爱、结婚是一件愉快的事,父母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不仅会增加子女的精神压力,还可能使子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家庭氛围和亲情。结婚早不等于更幸福,一切准备好了再结婚不迟,不要被年龄左右了婚姻,更何况如今才20多岁的第一批90后正当处于人生的大好时光。
  
  相对于晚婚,“适婚”这个说法更实际一点。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压力的增大,晚婚已成了社会潮流。有统计显示,国人平均结婚年龄比10年前推迟了1.4岁(男)和1.5岁(女)。急于应付相亲结婚,还不如先找好工作养活自己更实在。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研究生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预示婚姻能否持续的一个最明确的指标是结婚时的岁数。在上世纪80年代,过了26岁才结婚的大学毕业生,20年后仍有81%没有离异;不到26岁结婚的毕业生20年后也有65%没有离婚。
  
  其实晚婚并没有什么不好的,随着年龄增长的还有理智、阅历、责任感以及包容心,这些都是婚姻得以稳固的基础。说90后的未婚男女们不要为了“晚婚”而恐惧,更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据我国现行政策,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90后已经与晚婚挂上了钩,只是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但这只是一个衡量标准,不是硬杠杠,与法定结婚年龄相比,在农村30岁结婚便是晚婚,而在城市35岁结婚才算是晚婚。
  
  剩男剩女现象凸显的今天,“90后进入晚婚年龄”怎么看都是制造恐慌感,给未婚男女施加无形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正常择偶和感情发展,其直接后果是不利于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婚恋观出现失衡。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爱情观造成前所未有的裹挟,爱情标签化与物欲化剧烈,无论是近日网友高度关注的“2013年吊丝新标准”、“恋爱起步价”,还是过去的“丈母娘择婿27项评分标准”,都是缺乏实证的数据和标准,存在夸大其词和恶搞性质。
  
  可见,“90后进入晚婚年龄”以及今后还会变着花样出现的调查数据和婚恋标准,这些是对公众情商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明辨能力的度量。是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莞尔一笑,还是人云亦云信以为真,搬出来视为爱情的圭臬,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填空题——只有弄明白自己的择偶标准,拥有爱情信仰,才能不会被忽悠,确切地说是不被外界诱惑和鼓噪。
  
  文/蒋赐玲

来源:红网

作者:蒋赐玲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04/31006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