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这将不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一项考验设计者智慧、关乎成千上万学生人生命运的大工程。
从刚刚举行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教育部即将出台有关高考改革的“总体方案”以及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并且要求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实行了几十年的高考体制不再是小修小补,而要完成一次彻底变革了!
高招统考只考语、数、外;外语变成一年多考;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使之成为学生评优升学的重要凭据……教育部负责人和专家们的“剧透”还不够丰富,眼下能够获得的具体信息大体只有这些。仅这些片断,也足以看出今后大学招生或者中学升学,在路径上与以往大大不同。
高考只考语数外,意味着那些关注学生理化生史地等专业能力和兴趣的大学,要么必须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的成绩,要么就要通过申请、面试等组合方式找出适合生源。如果不这样,单单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减负”、减少应试训练的目的——要在较少的几门科目里拉开人才区分度,必然意味着要在试卷中装入更多、更深、更细的知识点。
“1+5”之后,影响一个学生升学去向、大学录取结果的因素更多,各省市、各高校的招生部门也有了更大自主权或操作空间。教育部既给出了各省实施方案出台的限期,同时也强调,“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先尝试。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在担心,那些仓促推进者,会一招不慎而影响了全盘的输赢。但总体方案既定,哪一个省市恐怕都会不甘落后,高考改革启动与实施的脚步将会很快,而且任何一个省市、一所大学的改革方案,恐怕也都会“牵一发动全身”。
社会呼吁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多元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但这一轮高考改革要成功,最大的未知因素,恐怕也在于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当外语变成一年多考,不能像统一高考一般“壁垒森严”时,会不会像四级考试一样时常发生“泄漏事故”;当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了升学甄选的附加功能,考试分数是否会被那些将升学率视为“政绩”者掺水;综合素质评价之类非标准化指标,如何保证公平公正?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文/姜泓冰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姜泓冰
编辑: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