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8月7日,广东湛江一位网友发布视频称,一群人在房东的带领下,凌晨上门给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抽血,引发关注。当地街道办人员表示,系突发有基孔肯雅热情况需排查,当时也尽到了通知的义务,打了很多电话但未能接通,最后采用直接上门抽血实属无奈之举。当事家长称,抽血几日后孩子仍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街道办人员称,已联系儿科医生上门并与家长沟通。目前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8月9日 光明网)
凌晨时分,一群人跟着房东径直进入房间,给独自在家的孩子抽血。这一幕即便打着“基孔肯雅热排查”的旗号,也掩盖不了程序上的重大缺陷。当地事后一句“直接上门抽血实属无奈之举”,在公众听来,却像是踩过了三条绝不该触碰的红线:孩子脆弱的权益、家门内的安宁、权力行使的边界。基孔肯雅热作为蚊传病毒性传染病,快速排查确有必要。不过,凌晨上门给家长不在身边的孩子抽血,显然触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其一,触碰了“孩子同意”的神经。首先,孩子不是“小大人”,他们的权益需要加倍守护。年幼的孩子独自在家,本身就处于需要特别保护的状态。无论排查多么紧急,抽血这种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这是法律划定的铁律,更是社会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一句“联系不上家长”,岂能成为绕过监护权的万能钥匙?有没有尝试联系其他亲属?有没有寻求社区或邻居的帮助?能不能等天亮、联系上父母再做?跳过这些起码的步骤,实质是把“防疫效率”凌驾于“儿童保护”之上,怎能不让人揪心?
其二,触碰了“深夜入户”的神经。家门之内,不容随意闯入。凌晨正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上门入户,已经是对私人空间和休息权利的粗暴打扰。更要追问的是:房东凭什么带外人进入租户的房间?工作人员有没有亮明身份、出示合法手续?就算任务再重,也得遵守“最小侵害”的原则。公众对“深夜破门”如此敏感,背后是对权力扩张的天然警惕。这种担忧,源于对程序正义的深切渴望。
其三,触碰了“趾高气扬”的神经。“无奈”的说辞,难掩傲慢与敷衍。事情闹大了,一句“无奈”避开了家长最直接的心痛:为什么不能多等几个小时?为什么非要事后才解释?工作人员的辛苦,大家看在眼里,但“辛苦”不等于“合规”,“紧急”更不是“任性”的挡箭牌。当公共服务习惯了用“必要性”简化程序,用“为你好”代替沟通,公众感受到的只会是权力的冰冷与傲慢。长此以往,损耗的是防疫工作最宝贵的公信力。
基孔肯雅热排查的紧迫性,没人否认。但越是紧急,越要绷紧程序正义这根弦。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权益需要格外审慎;家门是最后的堡垒,不是公共走廊,其神圣性不容随意践踏;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无限膨胀的,行使它必须恪守边界与章法。
当地后续安排了医生上门沟通,但这起事件本身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效率优先”都不能碾压“权利保障”。守护好深夜熟睡的孩子不被惊扰,守护好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被轻易突破,才是公共治理应有的温度与底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