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送礼不应成为教师节的“黄金搭档”

来源:红网 作者:孙明 编辑:易木 2013-09-09 00:03:13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上海某知名连锁超市售卖教师节购物卡,被指变相提醒给老师送礼。没多久,打着“教师节”名义的虚拟购物卡在各大电商网站上公开售卖。对此,不少学生家长表示,教师节一年就一次,也是向老师表达心意的最佳机会。别人送我不送,总是担心自家孩子吃亏。(9月8日《华西都市报》)
  
  按理说,教师节给老师送一份礼物,表示谢意本也无可厚非。可如今教师节俨然变成家长的“公关节”,为了让孩子受到老师青睐,不惜重金来讨好老师,送礼已成为教师节的潜规则,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家长的“礼尚往来”有三种心理:一是,以金钱赎买的方式让孩子跑快点,家长认为送给教师越贵重的礼物,孩子就会被特殊照顾和重视。二是,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甘愿为孩子铺好老师这条路,使孩子不被冷落和边缘化。而且教师节送礼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些随大流送礼的家长即使不求特殊照顾,但也担心教师厚此薄彼,自己孩子被穿小鞋。三是,家长竞相送礼怕孩子吃亏的心理,其实表现出对教师的不信任和对孩子的不自信,而且不可否认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见钱眼开的教师。
  
  毋庸置疑,当送礼成为教师节的“黄金搭档”,成为家长用钱为孩子铺路的手段,已经深深伤害师生关系和教育公平。
  
  首先,家长在盲目攀比中更倾向于送价值不菲的礼物,即使经济上有点吃不消,也不得不送,这无形中加大了负担。而家长的“好意”,有时也使教师有点为难,太贵的礼品不敢收,最后盛情难却不得不收,这就使教师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背上沉重精神负担。
  
  其次,家长的“礼尚往来”,会使孩子认为与教师的良好关系依赖于以物质刺激的维系。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与教师单纯的师生关系变味,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否定的负面情绪。教师在接过礼物的那一刻,师道尊严也受到了挑战。
  
  最后,教师节在家长送礼、教师收礼的循环往复中不仅沾染上了铜臭气,被人所诟病,而且也背离了教师节的初衷。
  
  其实,家长和教师可以有人情往来,双方携手对学生有很多好处。我不反对给教师送礼物,但没必要动辄购物卡、IPAD等重礼,作为一名教师,更看重的其实是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如今教育主管部门推广组建家长委员会,平时可以监督教师工作,教师节可以集中送给教师带有奖励色彩的礼物,每个家长只需承担很小的一部分,学生又不需要见证和参与送礼,教师也得到尊重和理解,实在是三全其美的明智之举。
  
  文/孙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孙明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09/31384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