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衣不解带只为鱼跃龙门时”。每年的公务员招考都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如此炙手可热的职业历来是青年同志追捧的“铁饭碗”。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公务员?因为工作稳定、待遇客观、发展前途大、能为群众做点事。为什么选择中央机关或较发达地区的岗位?因为起点高、前途好、待遇丰厚。为什么避开偏远地区岗位?因为环境苦、工作累、条件差。不难看出,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精神;缺乏为国分忧,为民服务的意识。一代青年,思想道德、品行修养如此匮乏,不得不感慨,国家之不幸也。不得不忧心,民族文化正在一代一代流失。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年轻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基层岗位上受过“摔打”,在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之后能够对基层的真实形态了然于胸,作出决策时能具备群众眼光。而这样的能力并不是在“温室”里灌输营养能够养成的,必须对基层生活有过深刻的体验和反复的思考。许多国家领导人无不具备长期的基层工作生活经验,正是那些艰苦的日子才磨练了他们坚韧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增加了他们对国情的认识和把握。
由此可见,优秀的领导干部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目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选拨栽培基层干部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人愿意深入环境艰苦的基层,那基层工作如何开展,艰苦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人民奔小康如何实现呢?如果不加以弥补,必会给政府运转乃至民众所需公共服务带来严重影响。
如今公考报名“冰火两重天”危机严重,笔者认为,教育部门要注重教育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青青学者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路。没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如何能创造光辉事业呢?周恩来总理曾在青年时代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一味追求好的待遇又将青年人的理想何处安放?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强调:“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段讲话全面概括了党中央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方针,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制度,鼓励那些真正立志从政,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年轻人主动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磨练一番。确保艰苦边远地区不要再出现职位无人问津的现象了。
文/胡丽
来源:红网
作者:胡丽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