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租行车打车软件的乱象,中消协昨天呼吁进行规范管理,中消协表示,出租车司机询问乘客目的地后以“车已预约”为由不愿提供服务的,应按拒载处理。(10月29日《京华时报》)
在街头打不到车是件让人很烦恼的事,而明明是空车,在停下询问后却以“车已预约”为由绝尘而去,则更让人感到憋屈甚或愤懑。中消协日前表示,这应按拒载处理。听似很振奋人心,但却恐难以落地生根。面对出租车“挑肥拣瘦”,不能光打板子,而是要找准“病根子”对症下药。
无疑,中消协这一表态极大限度保护了打车人的权益,但却忽视了出租车的利益。在公交体系日益完善以及私家车蓬勃发展的双重挤压下,一些地方出租车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是惨淡经营。放着到手的生意不做,指责其“挑肥拣瘦”,恐是旁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开出租绝不是搞慈善,不计报酬,他们以此为营生,不仅要养家糊口,而且还有这样那样的费用,应该来说他们也很不容易。按劳取酬是社会基本准则,利益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总开关。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出租车只要不“宰客”,谋求利益最大化,这本身并没有错。
倒是要反思一下出租车不愿跑的原因,并加以破解才是关键。中消协也不能强迫出租车去“啃骨头”,事实上这一规定也很难落实,恐仅是个“纸老虎”,并没有真正杀伤力。也就是说若不治本,这一现象便难以得到扭转,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放着生意不做、有客不载,笔者认为,不外乎三点:一是短途利薄,二是路况复杂耗时效益低,三是目的地难有“回头客”。这是根本,不应罔顾,只有让出租车感到有利可图,那这一矛盾才能攻自破,问题也就自然不成其问题,且胜过“中消协表态”百倍。
其实,这一问题凸显目下出租车计费方式及标准还过于笼统、单一,对一些特殊情况,没有作出明确的设计与许可,这或许即是出租车拒载的根本原因。中消协也不能完全站在打车人的角度说话、做事,也要站在出租车的角度思考问题。相关部门要调查、梳理出出租车不愿跑的常见类型,然后有针对性确定计费方式及标准,原则是能撬动出租车的积极性。如“短途利薄”,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路况复杂耗时”以及“难有回头客”,则可采取双方议价方式……因为出租车收益不仅由里程及耗油量决定,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时间”。
促进出租车市场健康发展,要多用经济杠杆调节,少用行政之手干预。出租车及打车者既然是服务的买卖双方,那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他们的权益应得到同等尊重,而不应厚此薄彼。如果“到菜场买菜,拉了话就得买卖”,恐怕谁都难以接受并嗤之以鼻,这是强买强卖。同理,打车者也不能吃“霸王餐”,也没有理由让出租车白忙活,更不能因为“挑肥拣瘦”拒载就将出租车拉去问罪。这值得相关部门深思与反省,万不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失去应有的公平与公正。
文/崔恒清
来源:红网
作者:崔恒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