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者的高冷让诗词狂欢者好尴尬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林旻煜 2017-02-14 00:06:2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引发记忆之学与思维之学的争论背后,其实站立着持高冷态度的学者。不光是学者,现实中有些资深诗词达人大都比较淡定。“没有了孤独,诗词大会就是灯谜大会”,他们的共识,一时让诗词狂欢者后悔怎么不矜持一点儿。

  这些超然的学者之所以对诗词大会不感兴趣,有出于他们对古诗词及作者的特别尊重,也有出于对中国现代教育应试化的忧郁,更有对诗词教育泛政治化的不苟同。其中的抱怨不乏善意提醒。

  我们不能要专家学者降低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欣赏水准,也不能强求他们改变自己的学术见解。但是他们未必自知,在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中,这种高冷显示出了一种文化优越感和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感。被诗词大会点燃的古诗词热情,往往会被“冷眼向洋”的学者表情打很大的折扣。

  有人欣赏学者的高冷,留言“心智没有达到一种境界,你跟他说了也白说。”有人佐证学者的高冷,说香港的诗词大会不考记忆而是考创作。但是这些人似乎忘了,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至少经历过种种荡涤,即使有了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仍然不足以复原中华传统文化本来的生态。而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特别是诗词大会正好满足了一个民族久旱之后的渴望。

  我赞成这样一句话,诗词大会是对俗人的一次救赎。舞台上,有在人生困境中用古诗词燃烧生命之火,点亮人生之路的农妇白茹云;也有参加诗词竞赛中得知母亲病重,毅然放弃资格回家侍母的小伙王轶隆。可见,诗词大会展示的不仅仅是背功,也有人格的修炼。

  电视机前,多少人捧出了尘封多年的诗词书籍,多少人勾起了往日的诗词梦想,多少人终于明白了许多的不解其意,多少人幸逢了历史长河的灿烂群星。这种具有全民觉醒式的文化效应,绝非“一个人的回味和三五成群的吟咏”可以比拟。与其说诗词竞赛是古人孤独的灵魂被烤干,为什么不说是古人心灵精髓的一种分享?

  因诗词大会被学者小觑的灯谜,在刚过去的元宵节,不论是综艺晚会,还是文化广场,它是与元宵食品一样的节日标配。一个有平民情怀的学者,你不一定要同普通人吃元宵一样去猜灯谜,但也不必对猜谜者嗤之以鼻。合适的心态是为普通人的获得而高兴,而你也有坚守孤独的自由。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2/14/42111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