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妨给电子化作业建条“缓冲带”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2017-10-09 00:02:35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开学到现在,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手机上的作业。”近日,有学生家长向记者抱怨。近年来老师通过网络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的确越来越多,比如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或者在客户端上布置作业,让家庭作业电子化成为密切家校联系的有效手段。

  “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都迈入新的时代,迎接发展的浪潮,作为教书育人的关键领域,教育行业怎可位居人后?家庭作业电子化并非什么新鲜话题,不少地方很早就在尝试将部分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发布,让学生掌握一手学习资料,甚至也增加学生“触网”机会,及早掌握一些必要的互联网信息技术。

  但新事物从产生到普及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做尝试尤其要关注短板和缺陷,否则预估不足只会欲速则不达,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比如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电子化作业是否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是否能够确保学生和家长有足够的条件实现“电子化”?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而不要沉迷到游戏中去?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值得关注,但切不可“谈虎色变”,认为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是“洪水猛兽”。

  时下,有的家长并没有与学校达成一致,认为学习是学生和学校的事,造成家长监管环节缺失,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也有的家长反对电子化的作业形式,甚至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由,禁止学生接触电子设备,甚至采取将电子信息手抄、打印等形式,让学生“无机可乘”。当然,也有个别教师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将作业答案、板书直接发布,将学生纠错、改错的负担转嫁给家长和学生,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电子化的趋势总体是好的,但需要更为柔性的过度方式,建立一条“缓冲带”,形成家校同步、携手推进的好氛围。

  新事物的产生必须形成匹配的新意识,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从不同层面认识电子化趋势,形成好的出发点。对学生而言,其实不少学生早已具备良好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运用能力,唯独欠缺的是自控自律能力,学校和家长应当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明确学生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在幼小的心中凝聚出战胜一切诱惑的大胸怀、大梦想。对家长而言,要做好“监控”,不论知识层次如何,都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学生的成长,不仅要管好电子设备,更要用好电子设备,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确保学生不会的知识能够及时掌握,及时与教师对接,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对学校而言,教育也是服务,要做到尽善尽美,多从方便家长教育、提升学生效率等方面提供应有的便利,将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等职能回归自身,甚至可以针对作业内容开设语音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反复听、反复琢磨,真正把学习的效果提上去。

  电子化作业等形式并未完全成熟,教师、家长的使用方式、使用能力各不相同,不妨建一条“缓冲带”,给学生、给家长、给教师更多的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应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从而实现更加科学、高效地成长。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0/09/44423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