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完善DNA数据库是打拐的最优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2018-03-06 00:06:21
时刻新闻
—分享—

  1994年,当5岁的儿子吴峰(化名)和往常一样和小伙伴在家门口玩耍时失踪,租住在郑州市管城区南门西拐8号院,以卖菜为生的吴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下一次再见到儿子已是24年后的今天。3月2日上午,在郑州公安局商城路分局,失散多年的父子俩终于重逢。吴先生百感交集,紧紧攥着儿子的手不愿撒开。(3月5日 澎湃新闻网)

  失踪时年仅5岁,归来早已不是少年。同样,当年不过35岁的父亲,20年后再一次搂紧孩子时,已然是年近花甲。故而,这起长达24年之久的悲喜剧,固然迎来了团圆的结局,却依然让人唏嘘不已。因为,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人生又有多少个24年可等?

  其实,吴先生尽管寻亲的路上淌干了眼泪,分离的岁月更是足够漫长,但终究是父子得以相聚,算得上苦尽甘来。然而,并非每一个失散孩子的家庭,都能有如此“好运”。

  应当说,无数失散孩子家庭的再聚首,除了其亲人永不言弃外,公安部门的摸排解救及社会各界的倾力配合,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中,打拐DNA数据库的运用,更是功不可没。吴先生失散24年的儿子,其身份正是通过DNA比对得以确认。显而易见,倘若非此“火眼金睛”,吴先生的寻亲之路无疑如“大海捞针”,势必更加“其路漫漫”。

  不过,眼下的DNA数据库似乎有待完善。一方面,失子家庭一旦报警,其父母信息随即记录在案,立马有据可查;另一方面,对于失散孩子,则显未做到全覆盖:就现实状况来看,现今能采集到DNA样本、并录入数据库的这类孩子,还局限于各地在街头流浪乞讨及被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

  也就是说,目前的DNA数据库,实际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远未囊括所有失散孩子的信息。这也是迄今还有无数失子家庭仍在翘首相盼的症结所在。显然,完善DNA数据库,实为打拐的最优路径。而当下需要做的,无疑是补足失散孩子的相关信息,使之与孩子亲人一方的信息“匹配”。如此,DNA数据库才能真正实现“迅速准确查找”的功能。

  与此相适应,则需建立全国性的家庭新增人口强制申报制度:凡每户新增人口,其户主应当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备,再由派出所逐一筛查。除其中具合法手续的初生儿及抱养儿童外,其余人等则在依法处置的同时,采集其DNA样本,并载入全国联网的数据库备查。

  要做到这一点,显然并非易事。首先,应出台相关制度,实行主动申报与定期、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并确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须全国一盘棋,且令行禁止,以避免出现疏漏。同时,还要随时将相关申报情况在基层社区(村社)张榜公布,以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最大限度防范“漏网之鱼”。

  相信DNA数据库一旦实现实时更新,必然有助于离散家庭在第一时间团圆,而不再经受数十年等待的煎熬。同时,家庭新增人口强制申报制度的实行,将让拐卖儿童乃至妇女的犯罪团伙失却买方市场,无疑具“釜底抽薪”之效。当然,倘若今后时机成熟,一俟实现覆盖全体公民的DNA数据库,则犯罪团伙更加无处藏身,进而让国人深恶痛绝的人口拐卖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文/徐甫祥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06/45688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