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整治基层打白条不能总靠媒体曝光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夏熊飞 2018-03-24 23:16:40
时刻新闻
—分享—

  2010年到2012年期间,淮安市民汤女士在宿迁市泗阳县开了两年甲鱼馆,宿迁市泗阳县城管局和泗阳县农机局的局长经常带人来消费,并写下了13张白条,共欠款近2万元。然而,时至今日,经过多次交涉,这些欠款仍旧没有拿到手。(3月24日 江苏新闻广播)

  吃饭打白条,放在一般人身上,有吃“霸王餐”之嫌。放在干部身上,则是借权力的光环“揩油”,让权力的威严为自己的嘴巴“买单”。毕竟,类似的餐饮单位,之所以敢让基层干部赊账,看的就是公权力的权威和信用。换句话说,基层干部打白条的新闻之所以时常曝光,并不在于被借的人们相信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信誉,而源于相信公职人员的整体形象。无疑,打白条的行为,让公职人员的整体形象,都因个别干部的不守信行为背了锅、抹了黑。

  不过,好在江苏新闻广播记者介入调查后,3月23日,拖欠六年的近2万元,已经悉数退还给了当事人。站在当事人角度看,辛辛苦苦打拼的血汗钱终于要回来了,虽然惊动了电视台,但也是一种无奈。小餐饮单位,起早贪黑,赚的就是零零碎碎。两万元,无论放在六年前还是六年后,都不是小数目。然而,站在旁观者眼里,可能会追问一句:为什么整治基层打白条总要等到媒体曝光?

  这些年,基层打白条的新闻并不鲜见。早些年,一些地方财务制度不规范,领导可以出于公事签单,定期由单位财务报销。这就可能造成签单存在主观随意性,个别干部甚至将私人消费寄居在公家账上,行贪小便宜之能事。一些落马的基层官员,也多少与这些违纪行为有关。缺乏科学统筹的签单,对基层部门的还债能力提出了挑战,使得一些陈年旧账久拖不决。尤其面临干部调动,原来负责任的官员离开了当初的岗位,继任者面对还债压力,就可能新官不理旧账。

  出现新官不理旧账,虽然原因复杂,但这并不能成为懒作为、不作为的借口,更不能等着媒体曝光后才有所动作。这种总是由舆论倒逼的被动解决模式,折射的是个别基层干部担当精神、责任意识的不足,主动作为、靠前解决的自觉性不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大力整治基层打白条就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人们看得更清楚,感受更实在,更能收获由衷的支持和点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整治基层打白条,当然不能仅仅是将欠老百姓的钱如数归还,还应该深入调查背后的原因。对于违规打白条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还应该严格执行财务报销与支出制度,确保基层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经得起历史与现实的检验。

  文/汪东旭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24/45864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