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短视频应用上出现了这样的视频——“不吃饭?打针!”“不睡觉?抓起来!”护士、警察装扮的人厉声吓唬孩子,还有些视频直接用殴打布偶的方式恐吓孩子。还有不少人将这些恐吓式“教育视频”转发到家长群,称赞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很管用。
恐吓式“教育视频”走红,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教育视频”真能用于教育孩子么?或许,从表面上来看恐吓式“教育视频”能够“快速见效”,在感官上刺激孩子,激发他们的恐惧心理,进而达到家长们想让孩子吃饭、睡觉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又同时埋下了更深层次的隐患,让孩子从小就萌生了不该有的恐惧,正如有些警察自嘲:“孩子们被吓怕了,有事不敢找警察叔叔”,警察这一维护正义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成了恐怖的存在。
内心的恐惧正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处在年幼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许多事物的认知还未形成,对待陌生事物本就有一种排斥心理,缺少足够的安全感。恐吓式“教育视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结果却导致孩子对于警察、护士等职业群体的定位,形成了错误的心理暗示,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打上“烙印”,伴随孩子今后成长的各个阶段。
错误的心理暗示,势必导致孩子形成扭曲的性格。不积极引导孩子形成阳光乐观的性格,让孩子能够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反而是走恐吓路线,利用孩子们的不安,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孩子越来越不敢表达,性格变得压抑,甚至开始拒绝陌生事物。当他们真的成了“被吓大”的孩子,自己经历过的恐吓式“教育”,将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中处理事情的“正确”方式,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不久12岁男孩弑母的事件就不失为一个例子,孩子长期对母亲的恐惧最终化为了杀意,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这种走红的恐吓式“教育视频”,从本质上讲根本算不得一种教育。正如几年前被各大媒体热议的感恩式“校园教育”,演讲者通过肢体语言和言语情绪,刺激学生纷纷落泪。这一次只不过是换了另一种形式而已,“换汤不换药”的背后,其实正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可取的。那么,真正的教育方式又该何如?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曾经谈及教育,她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积极、阳光,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感受真善美,进而使孩子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知,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
恐吓式“教育视频”不可取,要解决孩子成长难题,还要靠家长亲力亲为。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杜绝旁门左道,家长们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方式。孩子在一个丝毫没有书香气息的家庭中自然很难去主动读书,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氛围里很自然就学会了抽烟,在父母频频争吵、邻里不和的环境中如何学会谦让?家长们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教育视频”,不如坐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想一想如何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生活环境,想一想如何给孩子树立更好的学习榜样。
文/牟致桦
来源:红网
作者:牟致桦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