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干部任前公示应向“从严”要答案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陈佩玲 2019-01-15 23:18:37
时刻新闻
—分享—

  去年5月被公示拟任山东威海市委书记后即去向不明的王守信,半年多后终于有了消息。该消息是13日至14日举行的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披露的: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山东省纪委关于王守信同志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1月14日 人民网)

  干部任前公示不是走形式,公示内容越详细,公示方式越多样,就越能扩大群众知情权,利于进一步推进对干部工作的监督。王守信未能成功通过民主公示,折射出公示反馈渠道没有被堵塞,干部提拔过程没有遮蔽真问题。从对组织和群众负责的角度看,不把公示当“儿戏”守住了公平底线。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干部选拔不仅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正是如此,干部提拔程序要公开透明,体现从严治党的相关要求。人们常说,干部提拔贵在公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公示,将直接影响到结果反馈。所幸的是,王守信倒在了从严公示的环节上,当地也有效地防止了一起带病提拔的问题出现。

  可能有人会认为,干部没有通过任前公示,对组织部门来说会多少有点自损颜面。其实非然。敢于及时纠错,本身也是实事求是的需要。尤其是,组织部门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才能揭开部分隐藏较深的干部的面纱,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廉洁从政不被异化。

  基于此,干部任前公示不能公式化,而是要有足够的“干货”。众所周知,公示内容越是模糊,群众的参与度则越低,一旦部分干部侥幸过关,那么造成的影响必将深远。到那时,最为被动的恐怕是组织部门。所以,干部任前公示不仅要制度化,更要在从严监管干部上狠下功夫。

  一纸任前公示,就是一张最好的廉政识别卡。只有让群众了解得更多,才能收到更详细、更广泛的监督评议反馈。其实,这也是民意的集中体现,提拔干部,旨在服务群众,民意基础薄弱,显然就无法胜任好这份工作。因此,让公示制度发挥出应有的积极导向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文/赵耀世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陈佩玲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15/48113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