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没有雾霾的地方”变得平常

来源:红网 作者:文刀刘 编辑:艾伦 2014-03-10 00: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在6日审议报告时,四川省甘孜州的州长益西达瓦的开场白一下吸引了在场者的注意。他说,“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3月9日《新京报》)
  
  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和你一起开会的人大多习惯于PM2.5“爆表”,出门带着口罩,终年看不到阳光和蓝天,那么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联想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奢侈画面。
  
  这些没有雾霾的日子曾经存在于我们的童年,也应该在我们孩子的童年继续存在下去,但如今这已成了奢望。我们羡慕这没有雾霾的地方。
  
  在羡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停下脚步去思考我们的得失,在唯GDP论英雄的时间段里,我们每年保持了百分之八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是搞上去了,但是我们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抛开因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因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不得不付出的“发展代价”,环境污染是我们一直都可以避免的,它日益严重的原因除了法制不全,监管不严等因素外,最根本的还是主观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雾霾、天坑、重金属污染,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这些恶劣的污染后果不仅时常造成交通瘫痪,还时刻威胁着我们生命健康,当你戴上口罩,从灰云压城雾霾天气中走过,你是否听见大自然的警告?大自然已经在用极其愤怒的方式警告我们,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的发展不应以环境为代价,与其在享受发展成果的时候,承担不得不接受的代价和损失,不如在发展的时候就规划好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好既有的环境资源。在发展中保护,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政策倾斜鼓励用新技术、新工艺催生新能源发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让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很多,内容涵盖更是广泛,但总结起来说就是提高准入的门槛,以及严厉追究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后能落实到什么程度,依靠的还是每个人的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如果说保护是发展的核心,那么提高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就是保护的核心。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他们既有让民族矗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刻,也有被侵略的体无完肤的时候,但是他们依然骄傲的将美好的自然资源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留给我们,而我们也应该把这些美好的事物留给下一代。
  
  文/文刀刘

来源:红网

作者:文刀刘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10/32919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