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重事实,媒体别因“占中”没了底线

来源:红网 作者:华三 编辑:刘艳秋 2014-10-05 20:39:22
时刻新闻
—分享—
  据媒体称,“占领中环”非法集会9月28日凌晨启动以来,已经进入第五天。除零售、旅游及服务业受到明显影响外,香港普通市民的工作与生活也受到严重干扰。考虑到学生的上课安全,香港湾仔及中西区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及特殊学校9月29日起便已停课。截至目前,特区政府教育局还未确定何时复课,不少学生家长很担心停课对孩子学习进度影响较大,“恳请这些示威者,给孩子留一条路上学吧!”
  
  就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伟大祖国65岁生日之际,香港却以“占中”行动给国庆献上了一份“厚礼”——人头汹涌烟雾弥漫的动乱画面一夜之间传遍全球。“占中”肆虐下,婆婆因堵车见不到患癌儿媳最后一面,湾仔及中西区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及特殊学校被迫停课,甚至于旺角一间花店经理还表示近期营业额下跌了七成,“如果‘占中’持续,就像是第二次SARS”。“东方明珠”成了“动乱之都”,简直让人锥心疼痛。
  
  当然,对于“占中”,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和克制,也一直都在理性地解决问题。只是反观事件中一些媒体的作为,却很是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就是西方国家的一些无良媒体,其带着重度数的“有色眼镜”,每当中国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大肆渲染中国政府的所谓独裁、暴力、无能。此次为“占中”营造出来的舆论氛围,就向极端人群注入了更多“兴奋剂”,对香港的整体舆论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其实,一些香港本地媒体的所作所为也很值得商榷。要知道“占中”行为只是一小撮极端分子的违法作为,媒体只要稍加调查就能明晰事件真相。而一些本地媒体却不闻不顾,将之上升到“主流民意”,并为之开动宣传机器,予以大肆粉饰。可想而知,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甚至已经脱下了职业道德底裤,沦为赤裸裸的污蔑和挑唆,但却能使极端分子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裹挟着民意来追求不可告人的目的。
  
  再往深里说,一些香港媒体自始至终都未能守住行业道德底线,自觉不自觉地排斥大陆。有些香港媒体就曾将大陆游客称为“蝗虫”,只因有小孩在街头尿尿就说大陆人素质低。在香港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甚至充满了挑拨香港与大陆的关系的言论报道,且无所不用其极。如此舆论氛围下,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变得迷茫和冲动,香港社会的戾气、消极情绪也因之不断积累。
  
  往细里说,当前的这些摩擦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舆论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于此次“占中”行动,“前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JohnRoss就曾指责西方媒体就香港问题的报道太虚伪。而一些香港民众却盲目相信西方媒体对“占中”的鼓吹,再加上一些本地无良媒体的加油添醋,无形中就闭塞了这部分港人的眼睛,让他们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偏执,进而在“塔西陀效应”作用下,一步步走向理性解决问题的对立面。
  
  只是事实胜于雄辩,“占中”究竟如何,其自然逃不过正义的眼睛。面对一幕幕人间惨剧的发生,有良知的媒体就站出来了:《大公报》呼吁参与“占中”者立即离开马路,不要做“黑金政治”抗中乱港的工具;《文汇报》指出香港绝大多数市民守法、温和理性,希望“占中”参与者激情过后,尽快恢复理性,早日结束占领行动,还香港安宁和谐……要知道这才是社会媒体的应有作为,劝导民众理性解决问题,而不是挑唆污蔑。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推动香港良性发展、实现人民共同福祉的战略选择,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其不可能因个别乃至少数人的绑架和阻挠而改变。在“占中”这一违法行动中,希望各方媒体都能守住职业底线,最起码也应该尊重事实,想方设法营造沟通对话环境,务实理性地寻求最大公约数,真真正正为了香港发展鼓与呼,而不是罔顾事实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否则,悔之晚矣。
  
  文/华三

来源:红网

作者:华三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0/05/34844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