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对北京市随机购买的8份草莓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样品都检出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发布消息,在北京市开展的全范围抽检中,抽取的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也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5月2日《人民日报》)
四月是草莓的春天,而“致癌”的传闻却几乎让草莓在前日里瞬间穿越回冬天。不仅卖草莓的果农感到无语,吃草莓的人们内心也诚惶诚恐。一时间,社会对水果的安全感又降低了不少。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官方调查结果也算暂时安抚了民心,然而,事后的辟谣总归是以牺牲了些许社会安定为成本的,因而“事前”防患于未然的作为才是根治谣言的良方——售前抽样检查农药残留。
通常,人们认为草莓表皮凹凸不平,“地形”复杂,对于外来的污垢有较强的藏匿能力,藏下栽种过程中的农药也就自然而然了,对于农药残留这种说法也就随之相信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蔬菜瓜果一类的农副产品,几乎每天人们都会与蔬菜瓜果见面。当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出了质量问题,引起的社会恐慌也就会是大面积的。
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诚然,无论从心理说服还是成本控制上来说,防范比补救都更有效、更节约得多。蔬菜瓜果一类的农副产品,在培养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药品来保证其顺利生产,但这其中同样也无可避免地会存在个别果农超标使用农药来“揠苗助长”。
为了市场上的瓜果产品能安全地进入千家万户,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偷懒”,应不定期抽样检查果蔬农药残留,特别是针对当季热门水果,还有那些在栽种过程中使用农药频率较高又极易残留的高危品种,比如韭菜、豇豆等等。在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抽检农药残留,并及时通报,使结果一针见血,既能确保蔬果质量,又能给人们吃一颗“定心丸”。
“草莓致癌”系谣传,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事前告知。安全的质量保证安定的心,同时,监管部门的防范措施比补救措施更能体现监管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和重视。
文/魏菲
来源:红网
作者:魏菲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