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斋戒”了微信,然后呢

来源:红网 作者:段思平 编辑:王俞 2017-08-04 00:04:31
时刻新闻
—分享—

  他们试图把微信“斋戒”了,每天使用它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上个月,一场为期6个月的“社交斋戒”实验落下帷幕,这次实验吸引了来自IT界、金融、大学等领域的85位体验者。李秋澄是其中一员,15天的“斋戒”,他只有1天超时,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8月2日《广州日报》)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养成了“依赖症”,对其欲罢不能,甚至被“绑架”。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社交斋戒”,其实是借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节制使用微信”的重要性。无论效果如何,对大量陷入“虚假社交繁荣”的现代人来说,这个实验的发起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提醒作用。

  过度沉迷虚拟社交的危害,媒体上已经讲得很多。其实不需要别人讲,我们自己都会有深切的体会。比如睡前不刷朋友圈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刷久了又兴奋得不能入睡,造成作息紊乱;干一些事之前想的不是这事值不值得干,而是值不值得在网上晒,将时间浪费在大量无谓之事上;特别在意微信好友有没有给自己点赞、回复,把时间、精力放在虚拟社交网络的维护上,反而忽略了与现实好友的互动,等等。

  即使不参与“社交斋戒”实验,我们也要很清楚:微信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不能成为工具的奴隶,而要做它的主人。不过在控制微信使用的同时,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不玩微信、不刷朋友圈了,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假如“斋戒”了社交,却玩起了手机游戏、看起了网络直播,依然是宅在家中、自我封闭,面对工作或明知非做不可的事,仍然“拖延症”大发作,那么“社交斋戒”本身的价值就要打一个折扣。

  人固然需要放松,有社交、游戏、娱乐的需求,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寻找快乐也未尝不可。但正如节制使用微信一样,使用任何一种娱乐工具都需要节制,节制的最终目的,是将省下来的时间,合理替代为能带来自我提升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说到底,沉迷于微信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娱乐工具也罢,都是让我们躺在心理舒适区的休憩,本来没有原罪。但一个人如果总是待在舒适区休息,从来不去挑战与奋斗,又如何实现“人生出彩”呢?谁也不希望永远羡慕着别人朋友圈的精彩,只做一名百无聊赖的点赞者吧。

  文/段思平

来源:红网

作者:段思平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04/43804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