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高龄农民工“两难”政府不能缺位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夏熊飞 2017-08-12 00:04:34
时刻新闻
—分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如何找寻精神家园?记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8月10日《经济参考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年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年到2015年,50岁以上农民工从3125万人急剧增加近60%到4967万人。50岁以上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国家的养老政策也一直在扶持高龄农民工,然而,大部分高龄农民工仍在工作一线,且一些人还存在无养老保险、难找工作或留下职业病等问题,“工作难找”“退休无靠”使他们陷入“回与不回”的两难。

  一方面,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大多在城市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职业,缺乏人生规划和养老意识,回乡又没有相应的谋生技能;另一方面,社保缴费的费率、异地对接的门槛较高,15年缴费期较长,加之不少企业未落实应保尽保,导致一些农民工缺乏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高龄农民工的“两难”,不仅关乎城乡差距、劳资矛盾,更关乎权利公平、成果共享,理应得到关注、受到关怀。倘若高龄农民工长期行走在城市边缘,养老无法保障,情感难以寄托,势必拉大贫富差距,容易产生阶层隔阂、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造成其他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高龄农民工“两难”,让他们留得下、回得去,除了自身努力外,政府不能缺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专项调研,掌握第一代农民工区域分布、分类结构、养老归宿地、生活状况、基本保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努力提高高龄农民工“三感”。

  一是更多获得感,建议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高龄农民工社保、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二是更多成就感,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实际情况,结合培训需求,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提高创收能力水平。三是更多归属感,可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或村干部职位,让有思想、有见识的返乡农民工发挥余热促进家乡发展,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文/谢鸿瑞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12/43904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