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8万赔三千”背后的未竟之问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王俞 2017-10-05 00:02:38
时刻新闻
—分享—

  继游客在云南瑞丽“手滑”摔坏30万手镯后,3日,一买手在云南腾冲选购翡翠时再次“手滑”,摔损一售价28万元的翡翠挂件。不过,最终经双方协商,买手赔3000元化解此事。(10月4日新华网)

  售价28万元的翡翠挂件被摔损竟然只需要赔偿3000元,听起来犹如“天外奇闻”的事情在现实活生生上演,两个价格相差之巨,令人咂舌。

  事实上,翡翠挂件之所以赔偿那么少,有一些特定的原因。一来,挂件只是摔损且并不严重,或许这三千元钱只是商家用于修复挂件;二来,买手是当地人,并不是说外地人就一定被“宰”,但作为当地人,本身会对“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关系、资源来“讨价还价”,减低赔偿金额。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疑问亟待解答。一是翡翠挂件是否明码标价?相信对于任何一名顾客而言,看到28万元的标价都会谨慎对待,进而不会随意摆弄商品,也就不会有后续“摔损”事件的发生。二是即便挂件修复再完美,始终仍有痕迹,中间所产生的修复费用以及“跌价”,三千元能否弥补?如果可以,那大众势必会对28万的售价产生极大怀疑。三是挂件修复完好后,商家是否会主动降价并将“修复经历”如实告知顾客?如果没有,是否意味着下一位买手会来为这次“手滑”事件买单?四是玉石价格能否揭开“庐山真面目”?尽管我们常讲,“金有价而玉无价”,但作为一件商品,应该有其指导价格,尤其是在经历过多起“高价售、低价赔”事件后,大众对玉石的真实价格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否可以借此机会对市场价格进行规范和整顿,同样令人期待。

  一般情况下,商品会具有三个价格,一是标价,二是实际售价,三是成本价。公众看到的是标价,消费的是售价,心里琢磨的却一直是成本价。当然,并不是说公众就非要用“成本价”购物,但任谁也不希望当“冤大头”,尤其是对一些市场指导价不明、销售规范性不强的商品,公众始终还是希望“明明白白”消费。

  笔者始终坚信,不管玉石定价究竟有多难,至少在源头处必然有个“成本价”。那么究竟如何打破定价“壁垒”,实现“探底”之后的相对规范,是很值得有关部门去思考的问题。尽管这样做会损伤部分玉石经销商的利益,但从长远讲,是对玉石市场和公众利益的保护,也是让“虚火”的玉石价格趋于有序规范的必然。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0/05/44414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