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综艺《演员的诞生》开播,这个舞台像放大镜一样,把每一位演员的态度和能力放在灯光下,演员对剧本的琢磨和对观众奉献的真诚,节目中的种种冲突都成为了精彩看点,持续获得较高的讨论度。这也让我们从侧面看到了观众对好演员的期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思考,这档展现演技的节目为何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
中国如今的影视圈,优秀的剧本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似乎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事。人气明星被当作了高票房的保证,不论其是否有认真研读剧本、揣摩角色,不论诠释得如何,不论其余的剧情多么单薄,特效多么敷衍,总会有一大批粉丝吹捧并愿意为之买单。这样的“包容”显然不利于国产影视业的进步。而制片方多看重利益,自然乐意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更快的回报,如此这般恶性循环,潜心的创作和踏实的磨练逐渐不被要求和看重,一部部戏在依赖着替身和后期的配音中紧锣密鼓地拍摄。经典的作品越来越少,爆米花电影雁过无痕,人们只记住了明星高昂的片酬和为博关注制造的绯闻。
其次,我国缺乏权威性的电影奖项,唯一有效的评价标准就是票房。没有行业内具有公信力的肯定和认同,没有奖项加持的荣誉感,演员很难有用心对待和演绎作品的充分动力。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去年的数据,2016年,中国内地共上映电影450部,本土片358部,进口片92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国产电影票房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数量上只占五分之一的进口片却贡献了票房总额的近一半。而同年日本引进的进口片有539部,韩国达1231部,但大量的引进并没有影响其本土电影的成绩,最终的票房依然远超进口片。相比日韩市场的开放程度,中国的差距非常大,受众的选择面相对狭窄,由此导致国产影片的竞争压力不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促成优秀作品的诞生。
《人民的名义》《战狼Ⅱ》这样的佳作,是没有流量明星参演、没有铺天盖的营销宣传,仅靠内容和大众口碑一样获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它们不应成为昙花一现,中国的影视业完全有能力创作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当然,这不能只要求演员提升演技去完成,而要依靠整个行业,以及宏观政策上的多方面的努力。中国影视业不应满足于一时的利益,应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有前途。
文/吴天昊(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天昊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