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旁观者的冷眼看世界 以在场者的热肠开良方

来源:东莞时间网 编辑:田德政 2018-01-18 17:19:05
时刻新闻
—分享—

资深评论员 徐林生

  2018年1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在“时报的圆桌” 文化沙龙中探讨视野与角度。本版图片均由东莞时报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正如殷俊在徐林生时评集《旁观者说》序中所言:好的时评,不仅可以起到激浊扬清,引人入实的效果,而且可以为民众提供解读事件、解读世界的一条好路径。尤其是在社会事件和时政新闻此起彼伏,互联网和新媒体异常发达,两者相互交裹,时政评点鱼龙混杂的快节奏高发展的当下,优秀的时评人需要如同温远辉说的那种“大智慧,大勇气,大才情”。

  在众声暄哗时代,有价值的观点永远不会多余。王传宝表示,徐林生的评论文章,立意高,带着锐度和温度,在指斥时弊的同时,又以建设性为旨要,体现了一个公民的道义价值,成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一分子,值得尊敬。

  本次“时报的圆桌”文化沙龙中,我们以东莞时评家徐林生的作品为例,邀请国内时评界的著名时评人、专家教授共同探讨当下时评写作的视野与角度。

  视野 宏观的视野与专业的理想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时评家,需要高的学识和人格素养,其中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学科背景和造诣对一个时评家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徐林生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作为一个“民间”的时评家,徐林生有着中文和法律两个专业背景。中文修养让其写作语言流畅简洁、通俗易懂。“能很好地使用大众化语言是评论者成熟的标识。”顾建明表示,表达精确又通俗易懂是徐林生时评集《旁观者说》的语言的风格,其通俗平易的话语里藏着智慧与功夫。

  相对于中文素养的加持,鄢烈山认为,徐林生的法律专业背景更为抢眼。“他的时评言人所未言、未尽言、未敢言。我读之觉得其最大的特点和长处是,公民意识,法治思维,理性、缜密,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鹄的。这与他的法律专业训练应该有很大关系,无需举例说明,从《“等待的”不一定是“严惩”》,巜农民工养老金门槛咋就“高人一等”》等题目就可以体味。” 鄢烈山说,从其《旁观者说》一书看,通篇都以法律立场,都是法制思想,法治思维,如同一个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不预设立场和结论,论证严谨,论证和论点都站得住脚。

  徐林生的时评作品给了顾建明的启示之一,就是要相信专业。他认为专业是“书生”最主要的社会施展手段和价值实现方式,只有你把专业当回事,对专业认真,专业才会对你认真。因为“个人的精神特长会在专业发展中刷亮,个性的某些缺点也会在专业中被规避与改造。”顾建明解释说。

  此外,徐林生担任国企高管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的身份和经历,也让他往往更有大局观全局观、宽阔的视野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作品理性客观又不尖锐、立论更具高度,论证更加严密有条理。

  角度 游离于媒体圈的公民立场

  徐林生从2002年开始写时评,至今在各式媒体发表时评500余篇,出版《要亲自读书》和《旁观者说》两本时评集。这位被詹谷丰称作“东莞民间时评家”的时评人,自称十多年来一直游离于“媒体圈”外,始终与媒体保持“旁观”的距离。“或许就是这样的状态,自己观察新闻事件时,少了些瞻前顾后,可以放心就事论事,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徐林生说,自己构思一篇评论时,只专注考虑能否选准一个有亮点的角度切入,以及立论能否站稳,几乎忽略了自己的身份因素。比如,他2015年底在红网发表的《聂树斌案:要舆论监督,不要舆论审判》,随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加按语后全文转发,此后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均进行报道,引发司法界和舆论界广泛关注。

  鄢烈山将徐林生这种游离于媒体圈的旁观者立场称为“公民立场”。他认为徐林生作为一个国企高管,不抽烟不喝酒,15年来就把业余时间投入到时评写作来,言人所未言、未尽言、未敢言,不仅是因为性格中的好辩,更是因为其自身的公民意识,主动担当起社会公民的责任,追求社会正义。

  “他始终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关心公共事业,不断在思考言说,参谋治理,传播文明,涵养社会。”顾建明也表示,徐林生始终立于公众立场,以第三者角色来观察与评论,一贯秉持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大量的评论作品彰显出一个公正、文明、进步的批评者为社会立言。

  平衡 尖锐性与建设性的艺术

  王传宝评论徐林生的时评文章,说其是“在场”和“旁观”的平衡艺术。作为旁观者,他能够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审慎运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深沉缜密条分缕析,往往言人所之未能言,言人所之未敢言。如《党政机关有权免民企的“原罪”吗》《颁奖似的退赃大会可以休矣,公开拍卖应限制“物归原主”》等。作为在场者,他又能够运用自己的常识,对生活中明显异类的现象,直抒胸臆。如《规划放卫星或缘于吹牛不担责》《有关部门的“迅速”实在太慢了》等。

  “在我看来,徐林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他时时保持‘在场’,敏锐观察社会的前提。但他又是一个理性的建设者,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凡事能够据理而析,行文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较好地把握住了评论文章‘情事理’的结合。”王传宝说。时评是易碎品,但品读《旁观者说》的文章,他深为徐林生时评文章的耐读性而折服。这主要在于他的文章所发散出的理性光辉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沉思考。“这一点尤其不容易,能够做到这一点,恰恰就在于他的在场感和旁观者的关系的把握。”王传宝说,徐林生的许多判断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给人以直接或深刻启迪的。

  “他知道为什么写,兴趣所在,写作业不觉得累。” 鄢烈山说,徐林生有一个正确的写作态度,理性平和,追求客观真实,其写作就像“是银针,是手术刀”,以“救人治世”为己任,其时评能“触到社会的痛点,指出病症,开出药方”。

  徐林生简介

  徐林生,1965年生,广东龙川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传媒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现供职于广东省水电三局,在莞工作生活三四十年。

  1986年始,在《南方日报》发表文章。2002年始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新闻评论,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法院网、人民网、新华网、红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发表过五百余篇时评。已出版《要亲自读书》《旁观者说》两部新闻评论文集。

来源:东莞时间网

编辑:田德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