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哈利波特》变评书不止是“诙谐”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2019-03-29 16:21:12
时刻新闻
—分享—

魔法世界规则与中国江湖艺谚的“短兵相接”,一下拉近了曲艺观众对魔法世界的心理距离,又带来发现新大陆般的快感——谁能想到,古老的中国传统竟能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有了用武之地?(3月29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外国文学评书的崛起,成为了一类引人注目的“小众文化”。对此,难免有人会嗤之以鼻,称:所谓“中西结合”不过是“生搬硬套”,靠噱头赚吆喝,最终必定“水土不服”。可事实上,不断增多的观众,就是对“杠精”的最好反驳。而外国文学与中国评书的结合,带来的不只有评书艺术的新生,还有多元文化的传播。

评书本就是传播故事内容的一类媒体形式,其本质和相声、小品、演唱会,甚至电视、报纸、公众号都是一样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中国故事”。中国评书只讲《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楚汉传奇》,不过是评书没落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可以看到,听众的视野偏好越来越复杂,传统艺术若不与世界文学结合,怎能适应大众口味?

将外国文学的“酒”,装进中国评书的“瓶”中,把冗长直白的翻译片段,变成脍炙人口的说唱短句。配合详尽解说的“拉典”、扣人心弦的“柁子”、引人入胜的“扣子”,外国文学的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鼓掌声和吆喝声不再在是“中国演义”的专宠。那些不善品读外国文学的人,那些忠实于原著的人,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

由艾媒咨询推出的《2018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有声书用户规模为2.96亿人,2018年用户规模有望增至3.83亿人,增长势头强劲。有声读物以音频形式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能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和碎片化时间。评书作为一类成型的艺术形式,优势明显。将丰富的外国文学内容,引入评书行当,借助网络平台,在庞大的有声读物市场里面,传统艺术必能焕发勃勃生机。

外国文学评书的崛起,是“听书时代”消费升级的表现,它代表着文化市场的消费者对多元文化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看到,大众对文化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不断增高,新兴的特色的灵活的艺术呈现形式受到热捧。外国文化故事搭乘中国评书的列车,进入当代青年的视野,是满足新时代青年个性化需求的一种形式。既能拓宽有声书书市场,又能改善社会文化面貌,好处不少。

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评书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将外国文学带入中国评书当中。用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形式,传播评书之美,让“下里巴人”的评书艺术再度成为街坊邻居聚在一起享受故事乐趣的中心点。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29/52880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