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票否决”滥用的本质是“懒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刘厚廷 编辑:田德政 2019-03-29 16:21:38
时刻新闻
—分享—

“‘一票否决’多得我几乎都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只要有一项没做好,无论其他工作做得多好,一年都白干了。”对这种“一票否决”被滥用的现象,中办近日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3月28日《人民日报》)

所谓“一票否决”,是指针对政府部门或者有关干部的考核中,只要列入否决项目的工作不达标,其他工作再出色,整个考核被定为不合格,被考核单位、干部也不得受奖或晋级。“一票否决”促使一些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受到了格外重视,对于凸显工作重点、统一上下步调、敦促基层攻坚克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一票否决”却日益泛滥,不少部门落实责任只需要开会,再签订一个“责任书”,就能“甩锅”给基层,自己当“吃瓜群众”,这种现象已成为基层工作的一大祸患。

被滥用的“一票否决”就是形式主义新表现,“一票否决”事项过多,与上级一些部门工作方法简单、责任意识不强有关,上级不愿动脑筋思考更符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只想推卸责任给基层,出了问题便可以转移压力和风险,自己当“甩手掌柜”,何乐而不为?只图自己省事,一味对基层强行施压,其本质就是“懒作为”。过多的问责项目给基层加上了一道道“紧箍咒”,“责任状”白纸黑字的标明了基层责任,为了不被各种“一票否决”,基层便将应付检查考核作为工作的重点,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反而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

“物以稀为贵”,若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票否决”事项,每一个部门要签订“一票否决”责任状,对基层干部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反而分不清主次,效果也未必好。处处“一票否决”,很可能造成干部“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势必影响制度的刚性,其分量、效用就逐渐淡化了。值得欣慰的是,“一票否决”过多过滥现象正在逐步得到遏制。安徽、四川等省明确提出,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杭州、武汉等地明确,严禁擅自对乡镇设置“一票否决”事项。

要真正实现为基层“减压”,就要严控“一票否决”。对涉及基层的“一票否决”进行适度清理,这不是弱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而是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出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既看统计数据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增长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既看当前成果又看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这才是对基层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倒逼上级部门“真作为”。

文/刘厚廷

来源:红网

作者:刘厚廷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29/52880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