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国耻作梗,真不知羞耻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张瑜 2019-07-12 21:42:16
时刻新闻
—分享—

追星本人畜无害、途径也有多种,但选择一种伤害民族感情、突破道德底线的方法,必然是令人作呕、人神共愤。近日,有网友发现不少粉丝以“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类似句式,编排自己与偶像的“爱情故事”。

盗用网友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崇拜谁、敬仰谁、喜欢谁,本是自我内心表达的情感元素,只要在法律道德框架内,一切可以自由。而自由是相对的,不能以任性的方式侵犯他人和社会的情感和利益,否则这样的自由就是乱来和“作”。事实上,拿“国耻”作梗,显然突破了社会底线,客观上也构成了违法问题。

说到“南京条约”,但凡上过初中历史课的人,都晓得这个“知识点”,知道其涵盖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正所谓:“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吾辈自强。”铭记民族屈辱、缅怀记忆痛苦,是为了珍惜当下不易,更好行稳致远,这需要一代又代人自尊自强自信。用“国耻”来作笑料,既是对历史的不敬、对民族的不尊,更折射心理的扭曲、价值观的变形。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后强”。翻开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民从斗争到解放、再到富强的足迹,每一步都充满了牺牲和艰辛,其中的波澜与壮丽不可谓不震撼,值得每一名中国人铭记在心。由此可见,民众伤痛、集体记忆面前,肆无忌惮的调侃、我行我素的搬弄,显得是多么幼稚和悲哀,是多么不知羞耻。

有人说,“理性表达是一种稀缺资源”。诚如此言,你有你的性格和兴趣,我有我的追求和恪守,这是现代、文明、开放、多元、包容社会的题中要义。任何头脑发热、忘乎所以、颠倒黑白的“非理性”话语或情绪,皆如污染社会生态风气的渣滓与垃圾,决不能由其“乱扔乱丢”,是时候为其“分类治理”。尤其对违背法律、践踏道德等无耻无知行为,更须严惩戒、打板子,匡误祛谬、激浊扬清,维护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空间。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流量信息时代固然有其可取一面,若拿“国耻”卖弄炒作、伤害民族心理,汇聚的流量越大、累积的羞耻就越多。可以说,不懂得尊重自己民族和国家历史的人,自然得不到尊重与认可。因而,不管是追星还是其他社会生活,都要秉持规矩和底线,莫陷入羞耻而不自知。

文/段官敬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7/12/57132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