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报道,其实不必大唱高调

来源:红网 作者:胡袁同晶 编辑:田德政 2019-11-25 19:37:2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1日,在飞机上导尿救人的张红医生、肖占祥医生被授予了“德艺双馨风尚奖”及10万元奖金。而在22日,肖占祥医生却在微博作出回应,称这是很正常的救助,关注度之高让他措手不及。(11月22日 《新京报》)

近日来,两名医生在飞机上通过吸尿对老人进行紧急救治的新闻引爆网络。但事后,面对社会极高的赞誉以及十万元的奖金,其中之一的肖医生却发表了声明,称自己不希望这件事炒的铺天盖地,这只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

这句话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在多次医患冲突的反转中,医生们其实早已看到了情绪化舆论的不可靠性。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日常工作状态的理解和体谅。

可以理解,作为人生与死之间的守护者,医生这一特殊职业更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媒体对于医疗方面的报道,其实大可不必事事极端。

去网上搜索“医生”的相关新闻,极少能看到他们的日常工作和技术成果。大部分是某某医生在火车上急救成功,某某医生累倒在手术室中,或是哪个医生收受红包,哪个医生误诊害人。总而言之,不是“最美”,就是“最毒”。今天报道了过度医疗,骂声一片;明天医生被砍身亡,集体默哀;后天出了医疗事故,网上又是清一色的喊打喊杀。媒体的这种报道方法,确实能够赚取眼球,吸引流量,但也使得人们对医生的判断大多基于这种极端个案,基于情绪转换,基于道德的种种预判。

人们看不到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无法给予这个职业以正常的理解。在媒体塑造的世界里,医生和患者就是对冲的双方,永远无法达成共赢的局面。对一方的赞颂或关切,必然建立在对另一方的批判之上。医生伟大,那么患者大多就是刻薄、无知的;患者可怜,那么医生就是冷血、势利的。医生一方和患者一方都感觉受了委屈,总有一方作为“受害者”而存在。那么,对医生来说,有多大的赞誉,就一定会有多大的辱骂。在这样的舆论停摆中,医患关系永远不会缓和,只会愈演愈烈。

而且,如今以极端个案树立个人形象的风气已经养成,一般情况下,人们看不到普通医生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更枉论什么嘉奖。而一旦某个医生睡在手术室里的照片被曝光,或是在公共场所急救成功,他立刻就能被冠以“最美”称号,名誉、奖金纷至沓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认为那些被报道的个例才是常态,按部就班工作的医生们不值得受到关注。这给医生们带来的挫败感,让他们如何将热情投注于自己的工作中?

超出其本职工作外的付出的确值得尊敬,但也无需过高的赞美和神化。不要指望通过华丽的词藻,煽情的话语,特殊的个案,极尽抒情之能事的赞美来使社会建立起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医生已经在不断的舆论翻转中疲惫至极,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道德高帽,他们更希望媒体能向大众展示他们普通的工作环境,普通的工作状态,一个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只要求人们等闲视之,给予他们的工作以正常的地位,普通的目光,给予他们基于其专业水准而不是道德的信任。只有这样,医患冲突才会有消解的可能。

文/胡袁同晶(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胡袁同晶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25/62590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