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拟态环境之下,警惕自我施加的“同辈压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子潇 编辑:田德政 2019-12-08 21:36: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5日,一条由人民日报官微发布的关于“00后女孩18岁保研北大”的消息在微博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一时成为热搜,转赞超过十八万人次。

对此,部分网友以调侃的方式留言称:“我就是女娲甩出来的泥点子”“我是人间凑数的”……除了这些相较轻松诙谐的留言之外,评论区还有另外一种略显焦虑的声音流露出来:“别人18岁保研北大,我22岁迷茫不知未来”“同辈压力像一耳光似的朝我扇来”。

说起“同辈压力”一词,这几年我们并不陌生。当这个外来词以文化着陆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就以宠儿的姿态为新媒体领域创作者所青睐,常被嵌在心理类文章标题之上。而现在通常所说的同辈压力是指“同辈人互相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换个通俗的例子,当你在高中期间参加一场测试,时间过半而你正在全力攻克一道中等难度题时,全场不断的沙沙声中突然出现了一阵窸窣的整理卷子声,再抬头看见一个充满自信提前交卷的背影,这个时候内心的紧张感连同身上渗出的那层冷汗就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同辈压力”。

而同辈压力并不会随着人的成长而消失,等到那个提前交卷的自信背影后来考入清华,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保研北大,等他们又因取得某些卓越的成就又跃然于父母亲人们的口口相传,那股曾经渗出的冷汗终究会倒流回来,让人又身处于曾经的无形压力中。

虽说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则有自我鞭策,有适当的压力使人不满足于目光所及之处固然是好的。但不能一概而论的是,每个人的抗压程度不一样,每个人接受压力的姿态也不相同,对于各人面对压力是化为动力还是放任自流,万千选择,无法下一个定论。当因压力带给一个人的消极作用大过于积极而出现了盲目的焦虑感和自卑感时,一种通常的原因是个人对于自身定位的清晰不足,而另一种则可归于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不够。换句话说:有时你所感到的过于沉重的“同辈压力”不一定是外界给予的,也有可能是自我施加的。

首先,要了解一个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的传播学概念“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性地对新闻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再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信息环境,比如说当某人在看到较多的“本科生毕业即失业”“本科生学历受歧视”等相关报道后,如果其对此类信息产生误读,从认知层面他可能会以为当前本科生已经出现饱和状态,但实际上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偏移。再结合一系列媒体报道的“学霸”“学神”的例子后仔细想想:为何儿时父母口中提起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们”呢?

其次是因为在群体中,优秀个体总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其在有独特性的同时,也有难以复制性。在我们生活半径较小的儿时成长环境中,父母拿来作为教育典型也只有少数几个例子而已。而在随着时代更迭进入到一个信息更为繁杂庞大的拟态环境后,媒体对于值得拿来报道的学习榜样有了更高规格的要求也体现了更强的选择性:既要能歌善舞又要青春洋溢,最好在成绩卓越的同时又“颜值能打”,而那些没有特殊经历和才能的普通学霸则被信息时代有选择性地过滤掉,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为全能的“学神”进入到公众的视线当中。

拿这条热搜的主人公王琢来说:5岁入小学,9岁进初中,刚满15岁考入大学后18岁就因为优异的成绩被保研到北大,又擅长演讲与朗诵,在同龄人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同时,王琢就已经步入研究生的行列。她的人生轨迹本就与常人不同,事迹本身也有其独特性与难以复制性,对媒体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报道价值。但与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的个体优秀事迹不同的是,现实之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于一个稳定的基数,会对环境有较为直观和清晰的认知。而在信息社会拟态环境之中,新闻报道因现实意义的大小而被媒体赋予不同的显著性,从而决定了其在受众眼中出现的频率与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在一系列优秀个体的报道中如果没有对现实世界保持清醒的认知的话,那么从认知层面,焦虑过重的你可能会堕入一层“似而非”的夹层。

从不久前19岁保研北大的徐升到前两日18岁保研北大的王琢,这些极其优异的个例因其含有的榜样的激励作用而被争先报道,可一小部分受众除了被这些事例鼓舞外,也因对外界环境的误读而对自己施加了过重的“同辈压力”。那么,这么多年我们因“同辈压力”流下的冷汗到底是白流的么?媒体对青年优秀个例的较强选择性又在当今中国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事实证明,面对网络盛行的披着“拖延症”外皮的提前认输心态和盖以“低欲望”“无欲无求”标签的“伪佛系”文化,弘扬榜样的力量在今日之中国依旧格外重要。层出不穷的关于这些当代优秀青年的事迹报道也在提醒着我们:正有人朝着你梦想的方向努力、正有人在成为你想象中的自己。面对媒体频繁报道的优秀事迹,除了盲目焦虑外,若能明确定位、认清目标再去见贤思齐,则你我亦可与群星并行。

最后,在资讯繁杂的信息时代,我们无法苛求像镜子一般还原现实的传媒环境。但请做一颗有思想的苇草,坚信人生自有轨迹,在纷纭中保持清醒与独立。同时,警惕自我施加过重的“同辈压力”。那么,这么多年的冷汗终究不会白流。

文/王子潇(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子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08/63068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