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通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2020-08-26 20:47:25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面对“数字化生活”洪流,老年人很难置身事外。记者通过电话、邮件及微信等方式了解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多个地区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情况。(8月26日《法治日报》)

互联网时代,动一动手指,世界就在你眼前,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就能即刻办妥。但在数字化的一路狂奔中,老年人似乎成了被遗忘的群体。老年人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 “数字鸿沟”,眼下,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正视的重大课题。

面对老年人遭遇“数字贫困”的窘境,如何打通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迫切,而且也十分必要。

搞好公益性培训,让老年人实现“数字脱盲”。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通过这两项数据比对匡算,不难发现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列车”。在巨大需求面前,国家包括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拨付专款,成立专项培训基金,由政府、社会与家庭三者形成联动机制,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通过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早日实现“数字脱贫”。

科技助力,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时,不再吃力。各种智能应用场景,要注重“适老化”开发,包括使用步骤、操作界面设计,都应兼顾老年人体验与感受。譬如,开发老年人“一键操作”的打车软件等。在这方面,互联巨头阿里巴巴,做到了科技让网络操作“适老化”。具体讲,就是通过与老年人的有效沟通,推出了 “淘宝亲情版“,优化了淘宝的亲情版操作,包括极简注册登录、简化从海量商品中挑选的难度,不但实现了更有人情味的交流,也契合了当下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公共服务要放下身段,主动“适老化”。 为了让老年人“不掉队”,“脱网一族”不能成为遗忘死角,公共政策制定应主动“适老化”,公共服务要给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实现服务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让银发一族不至于日常生活中处处“碰壁”。譬如,在医院、银行保留人工窗口,在地铁站不取消现金购票,在服务信息推送上,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不盲目追求“无纸化办公”与“数字化时代”;又如 ,疫情期间,北京的各大公园,可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或提供身份证号码,由工作人员协助核验健康状况,验证通过后即可入园。如此,不但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包容性,也能让公共政策充满善意与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26/82551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