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严禁中小学招生与竞赛挂钩,让素质教育回归正道

来源:红网 作者:强亚娟 编辑:张瑜 2021-04-01 20:33:00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3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3月31日 人民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出台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管理办法》,从2019年开始审核并面向社会公布竞赛名单,严格控制竞赛项目数量,“从原来的105项减至35项,有了很大幅度降低。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此番教育部再次发话,可见治理入学乱象、切实保障教育公平的决心。

从前几年的奥数比赛,到如今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竞赛,“竞赛热”一直是中国教育界讨论不休的话题。在激烈的学业竞争和一些教培机构的鼓吹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黄金”履历,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趋之若鹜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这背后折射出家长们的急功近利和教育焦虑,也与当前的升学评价机制有关。面临着“小升初”的现实门槛,多获奖能够成为孩子升学评优中的“加分项”,帮助孩子获得更优越的发展平台,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追逐利益者从中瞄准了商机,以比赛为名行牟利之实,导致不规范的竞赛大行其道。例如近日媒体曝光的“叶圣陶杯”作文竞赛乱象,有多个“渠道商”向家长们承诺,花一万多就能买到“叶圣陶杯”的省级一等奖,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小升初”阶段的加分。原本旨在挑选杰出人才的竞赛变成了金钱交易,比赛毫无实质意义,只是在加重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也污染了教育这片净土。

当招生与竞赛挂钩,除了会助长“培训热”,让学生陷入到无止境的竞争中去,徒增自己的学业压力,一些有条件的家长甚至会利用关系和特权干预竞赛,玷污学术风气,破坏教育公平。去年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引发大量质疑和争议,实为父母利用专业知识与职业便利,帮助儿子炮制研究成果,骗取全国大赛奖项。

我们鼓励竞赛,是因为它确实能让有天赋和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某个领域继续深耕,成为国家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但不能让竞赛成为孩子背负着的沉重枷锁、走上成功之路的“捷径”。将中小学招生与竞赛脱钩,就是在努力减少利益勾连,消除“隐形的加分”,促使素质教育回归正道,给焦虑的家长和孩子松松绑。

文/强亚娟(扬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强亚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1/91474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