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汉卿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携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北京)办公室、国内某科技公司共同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促进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 赋能培训首场活动在河北省灵寿县举行。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社交网络、线上课堂、智慧零售等创新培训工具和方式,聚焦职业教育,助力当地民众提升就业技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进入2021年,中国在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成为大力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命题。对比脱贫攻坚战役,这同样是一个愿景很美好但前途很艰难的任务。不过正像此次活动主题所揭示的那样,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所产生积极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需要善加利用数字技术,才能为乡村振兴插上新的翅膀。
无可否认的是,过去一些年来,数字技术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在就业方面,仅微信生态就衍生了3684万个岗位,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中国经济稳增长、促就业的关键力量。当然,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都市白领与广大农民之间,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数字鸿沟,这背后又是发展机会的差距。这也恰恰提醒,如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多帮村民掌握一些数字技术,对推动个体创业就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时下,在澎湃的数字化浪潮中,在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农民如何更为快速地搭上数字化这趟高速列车,通过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小步快跑、快捷有效地融入数字化进程。这中间,让数字技术快速、规模化下沉到农民群体中,把数字技术变为农民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料,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本次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相关办公室、科技企业共同举办的就业培训专项活动,其目的便着眼于此。通过线上线下一系列的专项培训活动,由技术人员向广大县城、乡村的留守妇女、小镇青年等传递视频号的开启、运营,以及个人IP的打造与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能力,从而帮助上述人群提升就业新技能,打开就业新思路。
通过数字技术下沉,加强农民与新业态、新就业机会的连接,也诠释了那个最朴素的道理:技能的开发与传授,对个体来说是最大的公益。通过为农民进行数字技术赋能,让他们看到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掌握更多数字经济时代的生存技能,才能确保他们追上数字经济的列车,与时代同舟共进。
事实上,在广大乡村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这次培训专场的讲师之一王妙,自幼患有成骨不全症,生存艰难。自强不息的她后来通过腾讯课堂接触编织,跟着教学视频反复练习,不但学会了基础的编织技艺,还多次获得国内大型手工展奖项,成了人们口中的“鹿邑的巧姑娘”,也由此,改变了自身境遇。
数字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只需要一部简单的智能设备,就能连接广阔的外界与无限的发展机遇。这些充满魔幻色彩的功能,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在未来,不只是王妙,不只是灵寿,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中,无数中国乡村居民也都能够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温暖和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汉卿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