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超七成大学生受网暴影响,键盘利刃下没有赢家

来源:红网 作者:敖宇 编辑:陈乘 2021-10-13 22:36:0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网络暴力”这一话题已经被说烂了,翻透了。2019年韩国女星崔雪莉因受不了网络暴力而自尽,当网友正在忏悔“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时,2020年“松饼君”又因网络暴力彻底放弃了生活的希望。人们或是问责法律政策不完善健全,或是指责网络施暴者毫无人性。然而“施暴者”仍然横行,作壁上观者仍然磕着瓜子,沉默的大众仍然沉默,发声的少数仍然无力叹息。

终于,社会尝到了网络暴力的“后劲”。近日,《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在回收的来自107所高校的2397份有效问卷中显示,20.82%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的影响。56.70%受访者认为这会影响到自己对事件的判断。

调查中“影响”一词被反复提到。某一事物对人的影响,有长期也有短期。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被人下了毒,当场死亡,毒药对他产生的影响立竿见影。如果这个人的死亡导致社会上人心惶惶,恐怖的氛围在整个社会长期蔓延,相对于短期影响,这种长期影响是难以估摸和测量的。

在这种长期影响的作用下,网络暴力的毒并没有在当事人死去那刻戛然而止,相反它的毒性在整个社会中慢慢发酵,这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网络暴力一“刀”落下,谁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无论是《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还是现实中上演的真实事件,现实正在回答,谁也没有逃过网络暴力的魔爪。由于网络暴力带有过度情绪化的特点导致“施暴者”没有时间去理性思考,因为被贴上“史上最毒后妈”的标签,一位无辜的农村妇女遭到网友炮轰而跪地哭泣。在快速的阅读和情绪化的思考下,“施暴者”们总是闻风而动,一旦他们嗅到了所谓的“恶毒”“做作”“伪善”的味道,便不分清青红皂白就要挥起他们隐藏在键盘之下的利刃,为所谓的正义正名。可悲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们正渐渐丧失一种叫做“理性”的思考能力,而逐渐沦落为用嘴思考的群盲。

不仅是施暴者,网络暴力的刀剑指向的是每一个人。网络暴力涉及人群广,言论边界模糊,使用法律手段追责网络暴力比较困难,同时相关法律政策在具体的言论方面规定尚未完善,没有与网络平台形成合力,使网络暴力的整治难上加难。这就导致“施暴人”大打擦边球,在虚拟世界无视和践踏法律,用失范代替规则,网络的无序使暴力的利刃可以指向在互联网场域中的任何一个人。

最可怕的是,网络暴力所塑造的充满戾气、浮躁、喧嚣的网络环境,让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被网络中新的逻辑塑造。社会的善意在缩圈,人际之间的恶意在膨胀。在这种环境下,想行善的人只能变成“沉默的螺旋”,执恶念的人反而肆意妄为。患有重病的“松饼君”没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鼓励与祝福,而是嘲讽与怀疑。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子,当人们在其中感到寒冷,又怎会在现实世界中施以温暖?

讨论网络暴力谁是最终受害者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网络世界中,没有“谁”这个他者,当不理性成为习惯,暴力的氛围逐渐蔓延,每一个人都正在尝到网络暴力带来的负影响。网络暴力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法律规定和政府监管职能划出一个底线,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网络暴力与自己的相关性,这一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如果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刀下,或许刀就不会落下来。

文/敖宇(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敖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13/102896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