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芷芸(华中科技大学)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将校内部分厕所改为女生专用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由于校内男女生比例人数1:3,校方将该教学楼二楼的卫生间改为女生专用,一楼和三楼依然是男
作为艺术类高校,该学校女生数量远多于男生,加上女生如厕花费的平均时间更长,男女厕所出现了供需不对等的情况。男厕“无人问津”,女厕排起长队已成为常态。学校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诉求,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旨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是学校关注学生权益的人性化体现。而该举措在网上引起热议,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厕位紧张已成为学校乃至社会中长期被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谈及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首先,由于两性生理构造不同,女性如厕次数更多。其二,女性生理期需要更换卫生巾,会增加如厕时间。此外,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责任通常由女性承担,无形中也延长了时间。综合起来,女性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
事实上,不仅是女性厕位紧张,社会生活中女性诉求被埋没、女性权益被忽视的情况屡见不鲜。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在她的作品《看不见的女性》中提出“性别缺口”的概念——办公室空调标准温度、钢琴标准键盘的设计、汽车碰撞测试的假人设计,都以男性为标准。在大量所谓“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而女性则被视而不见。而女性被忽视的事实和代价,存在于每一间厕所,每一趟公交,每一个下雨天,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让女性权益保障取得实质进展,每一份推动力量都不可或缺。
高校将部分卫生间改为女生专用、增加
让更多的基本诉求被听到,更多的实际举措被实施,捅破社会规则中性别缺口的纱窗纸,走好保障女性基本权益的路,我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钟芷芸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