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铭(黑龙江大学)
“本来早起赶飞机就很疲惫,上了飞机只想好好睡一觉。结果在飞机上被空姐推销商品,吵得没法休息。”近日,旅客王女士称,她乘坐首都航空的航班,遭遇空姐机上推销商品长达40分钟,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绿皮火车上,乘机体验很不好。(4月12日 极目新闻)
评论区里,网友们各执一词。有人吐槽航空公司“不务正业”,过长的推销时间确实打扰到了乘客休息;也有人认为该航班为廉价航空,既然选了“便宜货”,还“要啥自行车”。抛开纷争不谈,对于航空公司的“空中售卖”,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当多一分鼓励与理解。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廉价航空迫于长期机票价格低廉带来的经营困境,寄希望于通过
其次从情理上看,机上销售不仅助力廉价航空惠及广大乘客,也是宣传地方特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窗口。机上销售在国内早有先例。十几年前,国内第一家廉价航空——春秋航空就开始实施客舱零售,随后部分定位为中高端的航空公司也计划引入。于是,一批立足于机上销售等辅助性收入的廉价航空公司纷纷进入市场,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更多乘客的出行需求。
至于宣传窗口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以目的地为主,并且会在飞机上做一些沿途旅游景点、线路以及相关产品的宣讲推销。早自2017年起,中航集团就将定点扶贫所在地广西昭平县产的“昭平红”有机红茶引进了国航航班的商务舱。2021年,廉价航空之一的春秋航空也曾推出泽普县农特产云端商城,将枣夹核桃、苹果冻干、奶盐核桃仁、每日坚果等4款新疆定制款农特产品“推上蓝天”,720份商品瞬间便销售一空。
对于仍在坚守的廉价航空公司,如果我们只留下吐槽,不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也许“烦人”的机上推销会消失,但地方特色产品会失去一条重要的销售渠道;也许今日的廉价航空公司数量就没有那么多,一大批民航从业人员将无处可去;也许没有那么多人坐得起飞机,我国国内航空公司2022年运输旅客规模也难以达到2.6亿人次之大。
当然,机上推销更不能陷入形式大于意义的尴尬窘境。与其一味地延长推销时间,航空公司不妨转变销售思路,在商品类型、价格方面下功夫,尝试推出一些贴近乘客需求且性价比高的新产品。例如,既然乘客想休息,那就买个耳罩、眼罩,大可不必千篇一律地售卖高大上的飞机模型和名贵的化妆品。同时,推销也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节点,大胆采用植入式营销避免引起顾客反感。
总而言之,“空中销售”既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福利,也可让航空公司从中赚取一部分利润,于情于理我们都应给予适当理解。40分钟的飞机推销时间确实很长,但唯有乘客与航司相互理解才能推动廉价航空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何逸铭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