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能跳舞的小广场、配有路灯的硬化道路、不再露天的厕所,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记者走访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农民生活环境普遍大幅改善。不过也应看到,某些农村地区“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有的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有村民说:“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7月2日《半月谈》)
听不到鸡叫,闻不到犬吠,再也没有了鸭鸣,宁静是宁静了,干净是干净了。问题是,这样的“美丽乡村”,真的是城市人眼里的“乡村”?真的是农村人需要的“美丽”?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近这几年,乡村游比较火爆,城里人为何喜欢乡村游?不就是因为想寻找乡愁吗?不就是为了想听听鸡鸣鸭叫吗?然而,眼下的一些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却俨然变了味,与治理的初心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某地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对主干路两侧、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经常走的线路整治标准要求过高,这些公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在某地农村,生活垃圾被一张网格挡在树林间,以免它们扩散到靠近路边的河段,村庄主干道看着很整洁,被腾退的老村却破败不堪,生活垃圾、碎砖块满地都是。当地村民反映,“领导视察看不到里面的垃圾”;某地为了治理脏乱差,甚至公然对农民家的卫生情况进行打分,还要组织“掀被窝检查”,不达标取消村民该有的福利;某地规定村民家门口不能存放鸡笼子,不能种植玉米,农作物的高度不能超过一米……
凡此种种,让“美丽乡村”变了味儿。在所谓的“美丽乡村”里,看不到了歪脖子老柳树,看不到了野花野草,看不到了曲径通幽的道路,看不到了鸡鸣鸭欢的“乡愁”。正如村民质疑的那样:养几只鸡鸭能有多大的污染?家门口的野花野草、乡土树种咋就不好看了?
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能够让广大农民最快最直接受益。但是,村庄规划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来编制,要彰显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多元化的乡村风格。要注意保留田园原始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天更蓝、水更碧,村更美。要让“美丽乡村”留住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乡村原有的文脉,留住乡愁。简单一句话,那就是“美丽乡村”一定得是“农民眼里的美”,而不少“官员眼里的美”“专家眼里的美”。农民不认可的“美”,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美”。要让农村“还像农村”而不是“城市的翻版”。
“听不见鸡叫”的农村不是“美丽乡村”。别搞“听不见鸡叫”的农村环境治理!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