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2.2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2.5万余人,依法指导网络运营者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6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32.2万余条。(8月27日 澎湃新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发布不实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诽谤他人,炮制谣言吸粉引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上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2023年5月25日,广州覃某为博取关注,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公安执行任务撞上路人3人”谣言信息。该谣言信息被多次转发,迅速引发公众热议;2024年1月2日,灵璧网安民警在网上巡查发现,网民郭某某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在网络平台上传播“老太太因为打麻将导致两个孙子被电死”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024年6月,网民赵某为博取关注,在网络平台编造“某省道发生多车追尾车祸事故”的虚假信息,吸引大量关注,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从法律上说,在网上炮制谣言吸粉引流,是一种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造谣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造谣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对造谣犯罪的规定主要包括诽谤罪和侮辱罪,以及特定情况下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曾明确了网络诽谤入罪的标准,谣言被点击、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发布人最高可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对于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样,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2.2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2.5万余人,这不啻是一堂堂生动的普法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上造谣传谣,吸粉引流,迟早都会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每一个网民都要提高法治意识,守住做人的底线,不踩法律的红线,理性发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