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10元下单防水补漏维修,结账时竟被收取7300元;电话里说的50元上门开锁,最终花费近千元……春节前后,高价维修现象频频出现。在投诉平台上看到,“家庭维修”相关投诉达3000多条,大多与收费不合理有关。(2月22日《工人日报》)
春节前后,本是阖家欢乐的日子,却有不少家庭被高价维修现象所困扰。从十元修漏到七千余元的离谱账单,从五十元开锁到近千元的昂贵费用,原本寻常的修修补补,为何摇身一变成了价格高到离谱的“大漏洞”?在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市场监管的缺位和商家诚信的缺失,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从衣食住行到日常家居维护,互联网到家服务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新宠。需要家庭维修时,一键下单,服务到家,逐渐成为人们遇到问题后的首选。然而,本是这样的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却屡屡成为节日期间的消费陷阱。
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和信息不对称,将上门家庭维修当作欺诈的工具,以低价为饵,吸引顾客线上下单,到家维修时再巧立名目、层层加码,如同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形刺客”,趁消费者不备便痛下狠手。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让消费者对家庭维修服务望而却步。
解决高价维修问题,首要的是商家应增强责任和诚信意识,加强自律和守法经营。在线交易虽然是个虚拟世界,但诚信和责任却应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着商业世界和消费行为的公正秩序。为客户提供家庭维修服务,承载着千家万户的信任与期待,商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责任,在维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确保服务质量,让家庭维修服务成为阳光下的行业。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价格体系,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让家庭维修流程标准化、价格透明化。同时要规范商家与平台的行为,共同打造公平、透明、可信赖的市场环境。这样一来,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被欺诈。
平台方面也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加强对商家的入驻审核和日常监管,建立完善的用户评价和投诉处理机制,平台和商家应将维修服务的价格明细公之于众,让消费者在下单前就能了解清楚所需费用。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维修项目进行评估,确保价格的公平合理。通过多方努力,让每一次维修都能成为客户一次愉快的体验,让客户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真正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维修前与商家明确价格和服务内容,并留存证据以备不时之需。一旦遇到欺诈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让那些不法之徒无处遁形,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家庭维修虽小,却关乎民生大计。我们不能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修修补补,演化成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大漏洞”。只有加强监管、诚信经营、共同抵制欺诈行为,才能让家庭维修回归其本质,成为服务民生的温暖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宋波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