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兵
近日,九派新闻注意到,在江西省民政厅公布的一篇关于抚州市的文章提到,抚州市彩礼下降幅度全省最大。抚州当地对于彩礼采取了限额标准。当地民政部门表示,由于各家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固定数额,而是规定为不能超过具体地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倍。(1月31日 九派新闻)
抚州市彩礼下降幅度在江西省最大,采取措施之一是对彩礼采取了限额标准。可见,明确“不高于人均年收入3倍”的彩礼规定对症下药,是治理高彩礼的“实招”。
治理高彩礼,首先要明确何为高彩礼?对此,可谓见仁见智。有的家庭富裕、殷实,能够轻松拿出几十万元的彩礼钱,这对其来讲,彩礼不高;可是,对于一些年收入不高的村民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笔巨款,需要村民打工10多年,甚至向亲戚、朋友借债,才能凑足彩礼钱,对其来说,礼金太“高”。如今,官方给高彩礼“限高”,确定彩礼金额不超过人均年收入3倍,这规定具体、详细,便于认定,走出了治理高彩礼基础、关键的一步。谁索要礼金高于这个规定标准,则将遭到批评和反对。
给高彩礼定性、定量,能够移风易俗,纠正错误彩礼观。高彩礼动辄几十万,普通家庭不堪重负,这是因为有的家庭爱慕虚荣、相互攀比、崇拜金钱所致。有的家庭认为,索要礼金越高,家庭越有脸面,出嫁的女儿越会得到尊重。为了家庭脸面和虚荣,索要彩礼方相互攀比,导致礼金居高不下。有的人自私自利,算经济账,索要高彩礼是为了截留一部分钱财替儿子娶媳妇。面对彩礼,这些人将物质、金钱、虚荣放在了价值首位,而无视恋爱情侣之间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在高彩礼“门槛”下,有情人可能难成眷属。如今,官方根据普通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确定彩礼最高金额,这个标准告诉人们,彩礼固然需要物质、钱财的赠与,但更应该看重婚嫁双方情感的融合,精神的愉悦,彼此的互助、鼓励和支持。婚姻需要感情来维系,如果没有感情基础,再多的财富也可能导致婚姻破裂。
确定彩礼的最高金额,索要高彩礼者可能面露羞愧,在道德上负有罪恶感。索要高彩礼,彼此间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索要者会提出各种理由,给索要行为戴上冠冕堂皇的道德“帽子”,以道德绑架来逼迫对方送出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将陷入不道德的境地。比如,有的人认为将女儿养育成人花了七八十万元,索要几十万的彩礼不算多,这看起来有道理,但是这与卖女儿何异?有了“不超过人均年收入3倍”的规定,出彩礼方可以以此拒绝高彩礼,这标准是官方认定的,具有权威性,可以与不良风俗相抗衡;同时,超出规定标准索要高彩礼,人们会质疑,索要者是否品德低下,借机敛财?其认钱不认人,彩礼观念是否陈旧、落后?这会让其心存顾忌,失去道德优势,不敢冒然索要高彩礼。
“不超过人均年收入3倍”的规定厘清了“高彩礼”的边界,让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治理高彩礼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才能取得实效。期待盛行高彩礼的地区和城市能够多出治理实招,将礼金降到合理标准,帮助恋爱双方树立正确的彩礼观、婚姻观,不让传统的婚姻风俗成为“伤人”的流弊。
来源:红网
作者:许卫兵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