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皓心(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吉林省白城市师范学院向学生下发的《校园礼仪规范》征求意见中,“男士先向女士致意”“女士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等表述引发热议。11月19日,校方一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推行《校园礼仪规范》的初衷是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希望培养面向社会、心情开朗、文化素养高的大学生。微笑点头的礼仪并非强制执行,学生可以个人选择是否遵守”。(11月19日 上游新闻)
孔子曾曰,“不学礼,无以立。”《校园礼仪规范》的出台,本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倡导校园文明新风。然而,当规范具体到“男士先向”“女士应该”时,就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礼仪规范,是否在无形中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是否真的有利于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
“刻板印象”一词最早由李普曼提出,它指的是社会文化根据社会成员的生理性别赋予男性或女性相应的行为、价值观或动机等。例如,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蓝女粉……长期以来,“坚强”“勇敢”“刚毅”,似乎都是男性的代名词,而女性则常被视为“柔弱”“沉稳”“雅致”。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校和职场,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这类争议也频频发生。
“男士先向女士致意”“女士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这些表述的背后,实际上依旧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的思维。在此事件中,校方虽表示这样的礼仪规范仅为倡导而非强制,但“男士先”“女士应该”等表述,无形中已隐含了对性别角色的额外期待——男生应当主动让先、温文尔雅;女生则应当和善有礼、落落大方。即便这些规范出于善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被有心之人歪曲,最终强化性别刻板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白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引领风尚的责任,应当更加关注如何合理表达礼仪规范,避免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学校应通过行动与细节,打破性别界限,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多元的自我认知,而非将学生囚禁在固定的性别角色中。
在追求性别平等的今天,我们应鼓励男女学生在校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既可以是“女士先致意”,也可以是“男士先致意”。每个人都应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而非通过特定礼仪规范强化性别差异。
总而言之,虽然性别刻板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判断和预测不同性别人士的行为,但从长远来看,它会限制个体的发展,妨碍权利的实现与职业追求。我们应当对其坚决说“不”。
来源:红网
作者:谭皓心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