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味变淡了?让它再浓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译培 编辑:张瑜 2024-12-13 21:21:48
时刻新闻
—分享—

□王译培(中国传媒大学)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个小投票:年夜饭,是在家吃还是在外订?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年关将至,春节也在前不久成功申遗。随着新年的临近,讨论也日渐火热,但不少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年味变淡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春节变得多样化,有人与家人相隔万里“云拜年”,有人大年三十仍在工作岗位上坚守,有人大年初一选择宅在家中休息。既然感受到年味变淡,不妨让新年氛围再浓起来。

年味到底是个什么味?是“大年初一迎财神”,“初一饺子,初二面”,“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我们所怀念的年味,是买年货、贴春联、放鞭炮、逛花灯的年俗活动,也是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吃年夜饭的团圆时光。

“年味变淡”这个话题总是被人们拿出来讨论,但说来说去却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因为春晚变得越来越无聊,也有人说是因为不让放鞭炮了……在我看来,年味变淡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既向往过年时的热闹氛围,又可能因各种压力而对过年感到不那么期待。每到过年,年轻人总要面对亲戚们的“关心”。“你也老大不小了,啥时候结婚”“工资多少啊”“你是学舞蹈的啊,给我们表演个节目”,还有被评为“最佳尴尬名场面”的过年致辞节目。我们觉得年味淡了,是因为我们的身份变了。小时候我们是过年的享受者,只管嘻嘻哈哈,吃好玩好,收红包就行,现在则变成了发红包、被催婚、甚至是准备年夜饭的人。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我们习惯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反而不擅长和熟悉却陌生的亲戚打交道。《人类简史》中提到,在工业革命之后,家庭和地方社群开始崩溃,逐渐由国家和市场代替。人们从乡村这样“人人熟识”的社群团体,走向“人人陌生”的城市生活。不可避免的,亲戚之间的关系,在没有熟识的邻里环境下开始弱化。在大部分人的心里,与某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远远比不上自己相处一两年的朋友。因此,在短暂的春节假期里,人们更愿意与朋友相聚,而不是面对亲戚间的客套与疏离。有的时候,就连和朋友之间也是一句微信的群发祝福。

其次,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娱乐方式更加丰富。以前只有过年能穿新衣,吃大鱼大肉,而现在只要想,随时随地就能满足这些要求。打开手机一点,新买的衣服配送到家;再点屏幕,想吃的红烧肉也送到了。奖励自己的门槛变低了,一次两次还能保持新鲜感,三次四次就习以为常了。以前家家只有一台电视,坐在一起看春晚是家常便饭,现在人人上网,想看春晚只用打开自己的手机电脑,和网络上的“家人”讨论春晚,而不是和面前的家人们。

尽管随着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高楼大厦”和广布的互联网好似成了阻碍人们“走街串巷”的屏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年味就无法再浓厚起来。有人将“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如果和以前相比年味变淡了,但年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论是包饺子,还是看电影,都能把年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愿不愿意主动参与进来。我们可以做“过年三件套”(烫头、美甲、新年战袍),从聚餐喝酒到请长辈喝奶茶,从看春晚到一起出去逛街看电影,从在家过年到出去旅游……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没变,我们可以借机“断舍离”、拍一个新年vlog、见见好久没见的朋友、重新认识故乡、亲手给爸妈做顿饭。

年味从家来,也从仪式感中来。如果觉得年变淡了,就让它以自己的方式再浓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译培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7/145413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