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230万旅游项目打水漂的丑剧该收场了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汪敏星 2025-08-05 13:25:36
时刻新闻
—分享—

□周荣光

据广西纪检监察网8月2日消息,广西公开通报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披露了时任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华脱离县情实际,未经科学论证,投资2230万元上马“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水秀灯会”烂尾事件,以2230万元财政资金的惨痛代价,再次戳破了形式主义政绩观的泡沫。这场耗资2230万元的“光影盛宴”,撕开了某些官员“拍脑袋决策”的荒唐逻辑。它不仅照出了某些官员决策的任性妄为,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深层积弊,还凝成一个苦涩的疑问:政绩冲动为何屡禁不止?

2230万元对富川意味着什么?据了解,2017年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016万元而陈华却随意选择将资金砸向一个“风险评估不充分”的项目,结果半年即烂尾。更讽刺的是,“灯会”最终因设施损毁被拆除,恰似某些官员“重建设轻运维”思维的活标本——开幕时锣鼓喧天,落幕时一地鸡毛,唯有百姓默默吞咽苦果。

劳民伤财的背后是畸形政绩观在作祟。在这类领导干部的决策清单上,科学论证让位于“视觉震撼”。通报中“未经科学论证”“执意拍板”“先进场施工后补手续”等表述,赤裸裸暴露出权力任性。规则不过是走个过场,“政绩”才是硬通货。这种将公共财政当作个人创意试验场的做派,与“执政为民”的初心背道而驰,勾勒出一个权力失控的经典样本。

必须堵住“拍脑袋”的制度漏洞。当“看得见的工程”比“看不见的民生”更容易被引起注意,当“短平快”项目比长效产业更速成“政治资本”,投机主义便会滋长。通报中“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表述尤为刺眼——决策时无视民意,烂尾后反映强烈,这样的治理逻辑必须彻底清算。

让丑剧收场,须用刚性制度锁住“一把手”的任性之手。要构筑决策防火墙,建立重大项目的“双否决”机制——专业论证不过关不能上马,民意支持率不足必须叫停;要完善终身追责制,对造成重大损失者既要摘帽更要实行终身追责,既要打“板子”更要追“票子”;最关键的是要重构政绩评价体系,坚持“可持续性”“群众获得感”这些核心指标,用群众满意度、投入产出比等实质考核去替代华而不实的“视觉工程”考核。要让官员明白财政资金不是个人艺术的画布,而是百姓托付的信任。只有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找到为民所用的归宿,“2230万买教训”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2230万元的旅游项目打水漂似一面多棱镜,照见的不仅是留下的一地鸡毛,更照见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紧迫课题。当发展脱离实际、权力脱离监督,再炫目的光影也照不进群众的心里。真正的政绩,永远书写在百姓的获得感里,镌刻在发展的可持续中。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7/151807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