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近段时间以来,大量美(外)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十多天多去了,这群外国网友不仅住了下来,还不断有新的外国朋友到来,显示了小红书背后的中国丰富多元、包容友善的文化氛围与底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小红书上,中外网友的互动呈现出趣味横生的景象。当外国友人问起中国美食、美景时,中国网友瞬间化身家乡推荐官,在评论区晒出各种美食,还贴心地翻译成英文;外国网友在小红书晒出书法,求中国网友点评。这边厢点评“天真烂漫”,那边厢则回应“感动到想哭”;一个美国网友想看看中国的猫,中国网友便晒出来上千只猫。这使得“猫咪税”(cat tax)话题出圈,引发了一场以猫咪为媒介的跨文化互动……
这样的完全放松的平等交流,让中外网友看见彼此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成了跨越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的最佳破冰话题。在“庙堂之高”的外交互动之外,处“江湖之远”的普通民众有了直接对话的机会,直观地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理解和尊重。
当然也要看到,在中外网友交流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尴尬或相互不了解的情况。譬如,“吸猫”,外国用户惊呼“怎么吸”;中国网友在评价衣服时说“太好看了,简直就是仙女下凡”,外国网友也会“一头雾水”;在“对账”过程中,因为物价与消费观念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误解。这种例外情况,一方面源于语言沟通上的隔膜,一些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词不达意;另一方面,中外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一定的认知偏差,让双方在交流初期感到不适应。
不难看出,这场肇启于中国社交平台的中外民间交流热潮,开端良好,但从“到来”到“留下”再到“融洽”,还要经过长期考验,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少不了误解与摩擦、杂音与争执。
因此,中外民间交流也有着复杂性与长期性:文化、历史、政治等维度的差异,决定了中外相互理解和融合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不可能一蹴而就。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我们要知道脚下的路应该如何走。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地缘政治、贸易摩擦、个别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之下,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犹如一团迷雾,给中外交流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民间交流的氛围与走向。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外部因素的潜在阻碍,而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应对智慧。同时,由于这次“握手”来得太突然,又是全新的情况,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未来的探索也许会有更多磕磕碰碰。所以不妨多一些耐心,民众之间也要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各方共同努力,加速实现中外交流与融合。
温暖的平台社区,心怀善意的中外用户,中外网友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让我们看到了民间交流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我们应珍惜这样的交流契机,以“握手”为起点,在中外融合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真挚的表达和真诚的情感引发共鸣,以平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不同文化、不同表达,既不盲目迎合,也不傲慢轻视,在求同存异中,增进感情,促进融合。
来源: 红网
作者:江浩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